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子婴不投降结局会怎么样

子婴不投降结局会怎么样



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可以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建立了大一统江山。从强势崛起至陡然衰亡,秦朝的大起大落让人觉得有些猝不及防。千古一帝秦始皇,雄韬伟略,力图将秦朝基业传承万世,然而,却在数年后二世而亡。

尽管,历史文献中对秦朝覆灭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作为一个距今两千多年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无疑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对它的覆灭由此产生出强烈的好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原本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骤然覆灭?秦朝的覆灭又是谁的责任?

早在东汉时期,当时的史学家们几乎盖棺定论,将秦朝的覆灭归咎于一则预言上。当时,有位方士名为卢生,他从东方回到咸阳时,曾得到一书,即《录图书》。此书为古时谶书,专门预言未知之事,其中,有一处便如此记载:“亡秦者胡也”。这在当时为大逆不道之语,无人敢传,但显然,秦朝的最终覆灭验证了这则预言。

其中,所说的“胡”,人们普遍认为是秦二世胡亥,因此,在预言作用下,历代王朝编史时,都会将秦朝灭亡的责任推到胡二世头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若翻开秦朝那段历史,能够发现亡秦者并非胡亥,而是子婴。

关于子婴其人,历史上记载不多,出身不详。秦始皇病死之后,子婴方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中患病,死于沙丘之地。其后,赵高、李斯隐瞒死讯,并伪造诏令,将皇子扶苏赐死,皇位由胡亥继任。

为了能够夺得江山控制权,赵高等人还欲拟旨赐死大将蒙恬,遭到子婴劝告。子婴认为,蒙恬为秦朝大将,在军中威望显赫,如若贸然赐死,定然会引起军心不稳、边界动荡。尽管子婴所言有理,但是,昏庸的二世皇帝胡亥并未听从,依旧选择赐死蒙恬。

在赵高的煽动下,胡亥对始皇帝时期的臣子、皇子、公主进行血腥清理,令人惊诧的是,子婴竟然未受波及。后来,赵高杀死胡亥,想要自己成为帝王,但却得不到众臣支持,为此,他只能选择子婴代替。不过,赵高明白,子婴其人并不如胡亥那般容易控制。

因此,他留了一个心眼,对外称六国旧地叛军未除,秦朝已经失去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故而,子婴不适合再称“皇帝”只适合称“王”。如此,赵高心计达成,无形中拉低子婴在众臣心中的地位,为其日后登基成帝做准备。

子婴头脑聪颖,早已看出赵高野心,他知晓如果按这样发展下去,自己早晚会被取代。为此,子婴一直在寻找机会除掉赵高。平常,赵高耳目遍布宫中,子婴难以脱身,更别说计划杀掉赵高。在此困局下,他只能静观其变,等候机会。

同年九月,赵高让子婴按照流程,先行斋戒,然后,去宗庙参拜先祖,而后,接受玉玺。子婴暗道机会已到,遂在斋戒第五天,召来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亲信韩谈,说道:“赵高本来想要杀掉胡亥夺取皇位,但是,却遭到大臣们反对。赵高怕大臣诛杀他,便虚情假意将我推出。我听闻他已经与楚国秘密结盟,将要杀光秦室之人,并在关中称王。赵高对我起了杀心,将要在我参拜宗庙的时候动手。我想出一计,假装患病不去,他必然会来催我,到时我们将之杀掉。”

一切交代完毕后,四人便开始设伏等候赵高。而赵高得知子婴患病后,曾多次派人前去催促,均是未果。无奈之下,赵高亲自前往,恰好中了埋伏,早已等候一旁的韩谈冲出,将赵高杀死。子婴归还咸阳之后,历数赵高罪状,命人将赵高三族尽皆处死。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子婴杀赵高与崇祯杀魏忠贤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崇祯帝虽杀掉佞臣魏忠贤,但却始终抵挡不了明朝覆灭,而秦朝子婴杀掉赵高,也未能挽回秦朝命运。在杀掉赵高不久,项羽、刘邦的军队已经呈现合围之势逼近咸阳,昔日强大的秦朝早已成为强弩之末。子婴不甘亡国,组织军队镇守峣关,想要以此逼退刘邦军队。

然而,他还是轻视刘邦军师张良的作用,在张良计策下,刘邦一方面诱降峣关守将,并许以重利,目的是为了让秦军放松警惕;另一方面刘邦分军绕过峣关,准备出其不意从背后偷袭。利用此计,汉军轻而易举拿下峣关,而后继续北进,在蓝田南与秦军发生激战,秦军不敌,遂溃败。

占领秦地后,刘邦严明军纪,秋毫无犯,受到秦朝百姓欢迎,进入秦朝腹地后,汉军一鼓作气,对溃败秦军展开追杀,于多地围剿秦朝残军,蓝田溃军全军覆没。蓝田之战,意味着秦军最后一支主力军队损失殆尽,咸阳门洞大开暴露在汉军面前,子婴已经没有力量能够阻止刘邦。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领的军队进驻灞上,此地距离咸阳城不过百里之距。而咸阳城此刻已无兵可战,周围又地处开阔,一旦汉军进攻,将无法阻挡。子婴叹息秦朝将亡,只能选择投降,同时,他下令全国各地的秦军将士停止抵抗,归降刘邦。

一切安排妥当后,子婴带着传国玉玺,静候在咸阳城外,等候刘邦军队到来。这一刻起,昔日呼风唤雨的大秦帝国正式覆灭,而子婴,仅当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投降之后,关于其处置问题引发刘邦部下争议。樊哙为首的一批将领认为:子婴作为亡国之君,有着“助纣为虐”之罪,理应斩杀示众。刘邦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觉得子婴选择了投降,使得汉军兵不血刃拿下咸阳,应该受到宽容相待,如果将其杀掉,会遭遇不详。

随后,刘邦派人将子婴等秦朝降臣关押起来,日后再作处置。尽管刘邦并未泛起杀心,但是,子婴最终仍未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在刘邦占领咸阳一月后,项羽率领军队也抵达关中。前去接应的刘邦部下曹无伤,为了引起二王矛盾,故谎称刘邦已在关中称王,而那投降的子婴,则成了关中丞相。项羽听闻后,遂设下鸿门宴,准备伏杀刘邦。却由于顾忌太多,错过了杀掉刘邦的最后机会。

鸿门宴之后,项羽率军进驻咸阳,由于,他祖上项燕就是惨死于秦军之手,项羽对秦朝有着血海深仇。刚进咸阳城,他便下令屠杀秦始皇后代子孙、杀死子婴,并纵兵在城内大肆屠杀无辜百姓,抢夺民间钱财。在离开之时,一把火将秦王宫付之一炬,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

我们可以看到,子婴在这场乱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也正是如此,历代史学界认为:秦朝覆灭与子婴无关,仅凭他一人,断然无法力挽狂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近代以来,史学界有了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秦朝的覆灭,子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当时的形势下,子婴并非只有投降一条路可选,咸阳周边虽无险可守,但是子婴完全能以退为进,舍弃咸阳,收缩兵力退守巴蜀或陇西之地。这两地天险众多,且地势复杂,易守难攻,完全有着反攻之力。然而子婴却错估形势,放弃最后抵抗,投降刘邦,导致秦朝骤然覆亡。

归根结底,秦军屡战失利,与子婴短见薄识有关,他未能及时洞悉天下大势,作出合理的对策安排。子婴继承王位时,天下形势已经初具雏形,反秦队伍中形成了八大军事集团。其中,多数是原先六国旧地残余势力,他们趁着乱世举兵,说是反秦,其实,只是为了延续各自故土的香火。而其他势力如项羽为首的楚国新派力量,目标是为了形成割据。

刘邦为首的新兴军事集团,目标只是为了成为“关中王”,他们所谓的反秦只是拉拢队伍的借口。八大军事集团看似同仇敌忾,实则各怀鬼胎,等不及太久,各方势力必然会爆发大战,而子婴为首的秦朝只需要退居巴蜀、陇西等地,以地险为屏障,采取持久战策略,拖到八大军事集团内斗,秦朝便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反攻中原。

然而,子婴谋略不足,未能看出天下大势,错误出兵蓝田,致使秦军最后一丝精锐主力损失殆尽。蓝田之战后,秦朝仍然存有希望,如若子婴选择收缩兵力,舍弃咸阳,将重兵布防在巴蜀险地,那样,反秦大军的兵力优势将不起作用,完全可以长期防守。且蜀地资源丰富,秦朝足以在此休养生息,待日后反攻,哪怕不愿重回中原,亦可在蜀地建国,重续秦朝霸业。

因此,子婴如若选择退守巴蜀,结果可定要比他投降好的多,这个观点在后世得到不少历史人物的赞同。如西汉时期的才子贾谊,便曾直言子婴才是导致秦朝覆灭之人,感叹子婴败于才能不足,其后这种看法亦得到司马迁赞同。可见,秦朝亡于子婴并非空穴,胡亥是诱因,他才是真正的秦朝掘墓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