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山一战,刘备集团内的老将黄忠斩杀了曹魏集团的大将夏侯渊,这一战发生在汉中之战的后半段,汉中之战是刘备主动发起的,也是针对汉中地区的一场全面战争,可谓压上了自己的老本。
而这一战对于曹操来说是一场防守战,据守汉中是扼制刘备集团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掠夺益州的前沿阵地,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令人意外的是,曹操派驻在这里的心腹大将夏侯渊竟然在这一战被击杀,那么夏侯渊的死对于曹军有什么影响呢?
1、曹魏占有优势
曹操戎马生涯的后半段,集团势力达到了巅峰,这个时候他把统治区的南部划分为了三个军区,分别是合肥军区,由夏侯惇驻守;荆州军区,由曹仁驻守;还有一个就是关中军区,统帅为夏侯渊。也就是说,夏侯渊在整个曹魏武将体系内属于手握重兵,责任重大的高级将领。
公元217年汉中之战爆发前,夏侯渊在这里遵照曹操的命令死守据点,扼制刘备发展,刘备在一系列针对汉中的作战中其实并没有获得太大的优势,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还损失了吴兰、雷铜等将领,在汉中之战打了快两年的时候,刘备的处境变得艰难起来。
公元218年,刘备经过反复思考改变了以往的战略,放弃围攻曹魏的据点,开始让大军渡过汉水,去占领汉中郡中心城市南郑南边5公里处的定军山,这里是一个绝对的战略制高点,可以鸟瞰整个南郑县城。于是夏侯渊联合张郃带领军队从阳平关出发,寻找与刘备决战的机会。
2、刘备转变策略
刘备运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先去攻打张郃部,这就迫使夏侯渊必须分兵一部分前去援救,然后刘备派人损毁了夏侯渊之前布置下的防御工事,这个时候夏侯渊感觉到不对,只能带着少数士兵前往修复。
此时黄忠带领主力居高临下对夏侯渊部发动攻击,就这样夏侯渊本人连同曹魏任命的益州刺史赵颙全部丧命于乱军之中。
夏侯渊是关中军区的统帅,现在被斩杀可谓三军震撼,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除非是全军覆灭或者围城歼灭战,否则大军统帅是很少被击杀的,一般来说,一方统帅被击杀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因为夏侯渊一个人的死,决定了汉中之战的最后结局,这就是他的死带来的最大震撼,此后即便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前来也没能将刘备打败,当时曹操坐镇在长安城中没有及时救援夏侯渊,其实也是有原因的,除了汉中之战外,他还要兼顾西北方向的一系列战争以及荆州的战争。
在夏侯渊被击杀两个月后,曹操抵达了汉中,虽然曹军还占据着很多重要的据点,曹操的援兵也带来了辎重粮草,试图寻找和刘备最后的决战,但是结果并不如意,这其实也是夏侯渊之死带来的“后遗症”。
1、军心不稳,不愿恋战
所谓军心也就是战斗的自信心,在冷兵器时代,大多数普通士兵都是靠着自信心去拼命打仗的,比如在巨鹿之战的时候,一招“破釜沉舟”就很好鼓励了士兵的信心。熟悉兵法的朋友一定听说过“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其实它所的就是军心的问题。
一支军队如果军心失去了,想要再挽回那就十分困难了,哪怕是有特殊手段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就陷入了这种困境,回到益州后修养了很长时间才得以恢复军心,这都说明了军心的重要性。
关羽当初击杀颜良的时候,强大的袁绍军队开始溃败,这就让曹操取得了优势,很快在白马之战中获胜,因为颜良的死导致了一场战争的失败,要知道颜良在当时还不过是个前锋将军,论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如定军山的夏侯渊。
如今曹魏大军的统帅被击杀,几乎每一名士兵的信念都会动摇,这样根本就没法正常的去作战,也就意味着最终的失败。
2、指挥系统变化,整体被动
夏侯渊原本是关中军区的第一统帅,上到调兵遣将,军事部署,下到辎重物资,生活点滴几乎都一手把关负责,在夏侯渊被杀之后,大战迫在眉睫,军中不能没有统帅,于是张郃临危受命接替夏侯渊担任统帅,以便稳定军心。
张郃也是曹魏集团内部的名将,各方面能力都不错,但即便这样,他也不是夏侯渊,张郃上任后恢复了曹军之前的防御姿态,下令让全军务必死守据点,这虽然显得有些消极,但还是有效果的一种防守手段。
俗话说“最好的防守就等同进攻”,不过就当时汉中地区的整体形势来看,曹军如此做法其实就等同于消极的示弱,尤其是在曹操援军还没有抵达汉中之前,张郃在这一地区的做法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说什么都没做也不过分。
事实证明张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原地等待救援,而这种做法也让手下的将士们看不到希望,对张郃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可以说,到这个阶段曹军的上层指挥系统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也为以后不久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刘备一生之中,每逢曹操基本上是必败的状态,更别说击败曹军主力了,然而这次赌上老本的刘备却出其不意的赢得了胜利。
他不仅获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还打败了前来救援的曹操,这一次的胜利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来之不易,更是难能可贵,其意义不亚于周瑜在赤壁一战中击败曹操带来的震撼,刘备集团这一战后士气倍增,将士们的勇气和信心也到达了巅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