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了蜀汉北伐的主持者,从掌握军权,直到后主刘禅在成都投降,他一共前后九次,组织人马出击伐魏,但成果寥寥,后人也因此认为,姜维的个人军事素养和智略,远逊于诸葛亮。更有许多人觉得,正是由于他不顾国力,强行长期与富庶强大的曹魏进行战争,无谓的糜费资源,愚蠢的消耗实力,最终导致钟会邓艾大军侵入后,蜀国无力抵御,是他的执拗断送了蜀汉的国运。
其实,把蜀国覆灭的责任,归咎于姜维,是极其荒谬的,如果潜心研究三国后期的详细史料,我们就会发现,姜维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像诸葛亮那样,全面掌控过蜀汉的军政大权,他的失败,既有偏安一隅的蜀国,本身国力方面的极限问题,更深层的原因,主要还在于他没有决策权,说了不算。
而蜀国真正掌权的那些人,又每每对他掣肘和不信任。正是在这种有名无实,处处设限的强压之下,加上小人们不断在正常的军事活动中作梗,姜维才无法贯彻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战略,最终落得了败军之将的骂名。
阻挠过姜维那些的小人,具体都是谁呢?我们不妨从“九伐中原”的过程一一说起。其实“九伐中原”,本身就是个不大准确的概念,姜维九次用兵,地点都不在中原地区,他主攻的方向,基本集中在魏国和蜀国接壤,汉中西南一带。
第一次正式出兵伐魏,发生在蜀汉的延熙十二年,当时,姜维的身份,是卫将军,这个职务只是蜀军权力体系中的二流,蜀汉最高的军政话语权,集中掌握在大将军“,兼录尚书事”的费祎手里,费祎此人,就是姜维在独立北伐道路上,所遭遇到的第一个小人。
当初,诸葛亮于五丈原临终前,为后主刘禅安排了一个阶梯式的辅助班底,按照设计,他的宰相职责,依次由蒋琬,费祎,董允几人继承,延熙十年,蒋琬已经去世,费祎进位大将军,开始全面主持蜀汉军政。
本身就人品和操行而言,费祎绝不是小人一流的人物,而且他还颇具政治才干,这也是诸葛亮之所以会选定他接班的原因,但品行之外,做人还有器量一说,费祎的弱点,就在于器量,他是个器量极其狭小的人,在内外战略方面,费祎抱定的是纯粹的无为而治,他只想守成,根本不知道进攻,面对曹魏的日益强大,他选择了做一个悲观的失败主义者,当姜维建议出兵伐魏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丞相犹不能定中原,况吾等乎?
指望这么一个人,成为姜维的坚定支持者,无疑于缘木求鱼。在费祎的种种暗中阻挠下,姜维的首次出兵,只能带着不足一万人,向陇西郡发起进攻,一万人是什么水平?按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候,至少十五万大军的条件对比,姜维的兵力,仅仅是当初诸葛亮的十五分之一不到。由于兵力严重不足,给养也极为匮乏,陇西守将邓艾,轻而易举的用优势兵力打败了姜维这支孤军,蜀汉在诸葛亮死后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首战失利,让姜维颇为不甘,隔了不到一年,他再次恳求费祎增加人马,允许自己出击。出人意料的是,费祎很痛快的允诺了他的请求,但借口需要分兵防备东吴在长江下游的异常动向,仍旧一个兵不给他添,还只让他统领着那不到一万的人马,去鸡蛋碰石头。
姜维情知这是费祎意欲借刀杀人的手段,他深知曹魏在上邽、五丈原和陇西方向,都有重兵布防,自己带着这点儿力量去进攻,无异于主动往枪口上撞。但不北进,就没有克敌制胜的机会,冥思苦想之后,姜维带队绕到了比陇西更深入西南方向的曹魏西平郡,这里就是今天的青海西宁一带,姜维在西平郡结好了许多羌人部落,虽然没有找到从西平迂回穿插到陇西的道路,无法展开计划中的奇袭,却及时吸纳了当地的部分羌人,补充兵力后,安全退回了汉中,第二次北伐就这样又一次草草收场。
等到第三次有机会出兵的时候,已经是延熙十六年了,这一年,持续在暗中压制姜维许久的费祎,毫无征兆的遇刺去世了,费祎死前,董允已经先于延熙九年病卒,至此,诸葛亮生前安排的辅政班底,一个不剩,重臣只剩下了姜维。
按说,姜维是有资格承担大将军和丞相职权的,但后主刘禅好不容易脱离了辅政老臣的牵制,怎么可能再把朝政大权,拱手让给比费祎秉性还刚直的姜维呢?他立刻任命吕乂为尚书令,陈祗为侍中,平分相权。姜维虽然没能拜相,却终于及时抓住了军权,他直接指挥的人马,从一万多,扩编到了五万,带着五万人,他雄心勃勃的三出汉中,围攻曹魏的南安城。
南安是雍凉一带,曹魏的重要据点,城高壕深,一时难以攻克,就在姜维计划用筑围长期围困,动摇敌人信心的办法,来加速破城的时候,蜀军的军粮转运,却在同时出了问题,原来,新任的侍中陈袛不愿姜维建功,故意拖慢了从成都往前线输送军需的速度。后勤无着,魏国的雍州刺史陈泰又率大军赶来救援,姜维无奈,只有撤退,第三次北伐功亏一篑。
陈祗,这个北伐道路上新的小人,不仅造成了第三次出兵的失利,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失利,也和他有直接关系。陈阺是刘禅欣赏的宠臣,以文学见长,此人也是宦官黄皓的密友,由于姜维曾屡次向后主谏言,极力提议抑制宦官的权力,甚至暗中要后主“诛皓以谢天下”,黄皓因此恨透了他,陈阺需要黄皓不时提供内宫情报,以揣测后主心意,谄媚固宠,加官进爵。所以黄皓恨谁,他也恨谁,陈祗掣肘姜维的北伐,处处刁难,也就非常正常了。
屡败屡战的姜维,一直把伐魏的事业坚持到炎兴元年,这已经是公元263年了,在这一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魏军大举突破汉中,姜维先是在阴平摆脱了诸葛绪的追兵,守卫剑阁,又在邓艾翻越摩天岭,突然深入四川盆地内部,袭破绵竹后,退兵到三台,积蓄力量,准备迎击钟会,就在他要破釜沉舟,意图血战的时机,却收到刘禅严令投降的诏书,据说姜维读罢诏书之后,“全军恸哭,拔刀斫石”,然而痛苦归痛苦,在大势已去,皇帝都主动投降之下,姜维只能接受失败的结局,率部归降了追击而来的钟会。
就一生命运而言,姜维太过可悲,英雄过人,却屡遭小人算计,他的“九伐中原”,虽然没能取得显著的功绩,但他忠于汉室的挚诚,绝对是天日可鉴,足以流传千古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