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9年,正当盛年的魏明帝曹睿突然病重,为了帝国最后的安危,躺在病床上的曹睿一连发了五道诏书,急调在辽东前线的司马懿回京。当司马懿赶到曹睿面前时,曹睿此时已经无法说话了,他用手指了自己的儿子曹芳,算是托孤给司马懿,然后才闭上了眼睛。
曹睿托孤司马懿,无形中提升了司马懿的地位,为日后的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打下了基础。因为当时司马懿是在外统兵,虽然是封疆大吏,但不在中央,属于位高言轻的大臣,朝廷大事他说了不算,只有听命执行的份。而这次托孤行为,就使得司马懿上位,不再出镇地方,留在中央掌权,看似明升其实暗降。
因此,后人都认为曹睿是葬送曹魏江山的罪魁祸首。其实,这是误解了曹睿。相反,他对司马懿的安排,其实充满了权谋,是全面架空司马懿,护卫曹魏江山的妙招。
首先,按照曹睿的诏书内容,司马懿是具有首辅位置,即便看成是摄政王,也不为过。但在司马懿回京之前,曹睿还下达了最后一道诏书,那就是免去了燕王曹奂的军职,然后拜自己小时候的玩伴曹爽为大将军、假节,录尚书事,从安排看,大将军掌军权,假节是代替皇帝行使权力,而尚书是为皇帝起草命令,可以说,曹爽掌握了魏国的一切权力,尤其在军权方面,即便司马懿的心腹部队,此时司马懿也无权调动,只能由曹爽统领。
其次,曹睿把司马懿从前线强行调回,虽然把托孤重任的担子交给他,但却让他失去了军权。从地位上看,虽然荣光,甚至超过了曹爽,但从权力角度看,司马懿远不如曹爽,甚至是曹爽的副手。这就导致了日后司马懿面对曹爽时,不得不小心翼翼,甚至还上演了老年痴呆秀,目的就是要躲过曹爽,消除他对自己的提防。
因此,曹睿的这样布置,表明他对司马懿并不是真正的信任,相反,还步步提防,而他真正信任的还是自家人。
曹睿这样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司马懿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对于曹丕称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加上他能力超群,成为群臣领袖。此时,吴蜀两国还时不时对曹魏主动进攻,如果冷落司马懿,对战事是不利的。因此,曹睿不得不对他有所重用。
第二,当时对曹魏忠心的武将如张辽等人,都已经去世,而对抗周边敌人的最得力的大臣只有司马懿。所以,对曹睿来说,他离不开司马懿,但也觉得司马懿不是寻常人,必须加以遏制。因此,在现实的逼迫下,曹睿选择了最理想的处理方式,那就是把司马懿高挂起来,作为帝国治理的顾问,来协助曹爽。按照曹睿的设想,司马懿只应该为曹魏打天下尽力,一旦四海平定,司马懿如果还没死,那也应该是功成之后立刻除掉他。
这个计划看起来完美,但曹睿却没有想到自己最看重的曹爽,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这个才能低下的纨绔子弟,没有扮演好辅助大臣的角色,相反因为权势熏天,逐渐对皇帝也不敬了。而且曹爽实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又触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将他们全都得罪了。因此,就惹得天怒人怨。最后,被司马懿抓住机会,在小皇帝和皇太后的默许下,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拿下了曹爽,将所有权力收归于一身,最后完成了夺取曹魏天下的壮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