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字具美,浙江临安人。唐末创立吴越国,北起苏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称“一剑霜寒十四州”。吴越国定都杭州。他推行了“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吴越国成了富甲天下的经济强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六和塔、保俶塔、白塔、雷峰塔、虎丘塔等,精制的“秘色瓷”,“褐彩云纹熏香炉”等,现为稀世珍宝。
钱镠出身平民,在唐末五代中原扰攘之际,割据一方,建立吴越国,为当时十国之一,传子及孙。
太平兴国三年,其孙弘俶举旗归宋,纳土国除,共统治两浙八十余年。在位期间,曾发动民众与军士筑杭州城,周围70里;开凿钱塘江中罗刹石,便利航行;筑杭州城外捍海石塘,上起六和塔,下抵艮山门。
又置都水营田使,专管农田水利。以士卒数千人为撩浅、撩清、撩湖兵,以开浚淤塞;在太湖流域,凡一河一浦,都建堰闸,以时蓄泄,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对保障一方人民与发展农业经济起过有利作用。《旧五代史》有《世袭列传》,《新五代史》有《吴越世家》。
钱镠晚年习书法,擅长隶书,传世书迹有《题钱明观桥记》、《慈云岭题名》、《墨帖》等。
钱镠平定两浙后,以“保境安民”为国策,修筑海塘,治理太湖,疏浚西湖,扩建杭城,发展农商,为弘扬发展吴越经济文化竭尽全力,为杭州成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修筑捍海石塘。
公元907年,钱镠被封为吴越王,他下决心要把吴越建设好。后梁开平四年,钱镠开始在今杭州六和塔至艮山门一线修筑捍海石塘,堤高约6米,底宽18米,堤外用大木头打桩,护住堤坎。坚固的捍海塘有效地防止了潮水泛滥,使杭州不再受潮水危害。后人为纪念钱武肃王这一功绩,称此堤为“钱氏捍海塘”。
二、治理太湖。
乾化四年,钱镠使七八千名士兵在太湖沿岸浚河筑捍,天旱时引水灌田,水涝时排水入湖。从嘉兴往北,沿海滨到江苏太仓、常熟、江阴、武进的广大地区,几乎每条河浦都建造了堰闸,因而该国86年中,只患水灾一次。
三、疏浚西湖。
后唐天成二年,钱镠使兵千人日夜刈葑草、清淤泥、疏浚西湖,灌水城中古运河,使西湖发挥灌溉作用。并利舟楫航运,百姓饮用,使杭州真正成为“人间天堂”。
四、发展农商。
钱镠为使政局长治久安,采取了轻徭薄敛的政策。他曾多次抚恤百姓,下令开仓救济,使饥寒交迫的群众得以度过严冬,也曾调拔20万斛军粮救济遭水灾的台州百姓,钱镠还积极鼓励吴越百姓从事茶叶、棉麻、蚕桑生产,致力发展瓷器、造船、采矿、制盐业,并开发航海线,使吴越国的贸易遍及新罗、日本、大食、波斯等国。
五、拓建苏杭。
钱镠当上杭州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曾三次大规模改建杭州城,历史上有“城凡三重”之说,第一次在唐昭宗大顺元年,从包家山到秦望山(今六和塔西),然后北折,经钱王岭至湖滨,在老杭州的西南部筑起一座城墙,城围50余里,史称“夹城”。
三年后,他又在原杭州城外修筑了全长70里的城外之城,把杭城向东南方向拓展了一大片。第三次拓筑杭城是在凤凰山上筑造新的牙城。钱镠还派第六子钱元镣镇守苏州,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园林(如沧浪亭、虎丘塔等)。自此后,江浙一带使流传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辞。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