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孝文帝怎么实现迁都的

孝文帝怎么实现迁都的



冯太后死后,孝文帝开始独掌朝政大权,处理起政务来也井井有条,已经展现出他的政治才能。为了巩固政权,同时也为了日后能一统天下,孝文帝决定沿着冯太后的改革路线继续走下去,极力推动“鲜卑汉化”,当时最需要解决的便是迁都的事宜。

当时,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平城,但是这个地方土壤贫瘠,气候又十分寒冷,而且这是一个偏远之地,与外界的沟通不是那么顺达。随着北魏的不断发展,平城作为都城的劣性就显得越来越突出了。正因为如此,孝文帝才决定要迁都洛阳。

然而,孝文帝并不是第一个有迁都想法的统治者,几十年来,多位统治者都提过这个问题,但是全都遭到大臣的反对,所以孝文帝继位后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关于迁都,孝文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他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最终选择,但是他心里很明白,他不能直接向大臣提出迁都事宜,必须另想办法。

公元493年的一天,孝文帝召集群臣,宣布自己要举全国之兵南征。对此,以任城王拓跋澄为首的文武百官均表示反对,他们觉得这么做太冒险了,稍有不慎,北魏就会遭到灭国之灾。群臣的态度早在孝文帝的意料之中,所以他也不再多说。

为了造势,他还专门请掌管宗庙祭祀的太常卿王堪卜卦问天,以“知”此次出师是否有利。占卜的结果为“革卦”,《周易》对此卦的解释是:“汤、武革命,应乎天而于人。”由卦象来看,南征是顺应天命的,必能取胜。孝文帝大喜,立即下令出兵。

这时,拓跋澄又站了出来,还是坚决反对南征。孝文帝假装生气地朝拓跋澄大吼:“我是一国之君,一切皆由我做主,您不要再倚老卖老了。”拓跋澄却仍然义正词严地说:“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您葬送了江山社稷。”孝文帝则回答道:“今日,姑且念在您年老功高,就不与您计较了,然而此事到此为止,无须再议了。”其他大臣见气氛如此紧张,也就不再多说些什么了。

退朝后,拓跋澄被单独留下。孝文帝这时才客气地对拓跋澄说:“我刚才发脾气并不是真的生您的气,我只是为了吓退其他准备进言的大臣罢了。另外,我也并不是真的要南征,我其实是打算将都城迁至洛阳。我知道大家不会同意迁都,所以我只能找这个借口,才能做成这件事情。我们想要一统天下,就必须迁都到丰饶富庶的中原之地。以我之见,洛阳便是最好的选择。

拓跋澄听完孝文帝的解释后,立即舒展眉头,转忧为喜,连连点头表示赞成孝文帝。他还对孝文帝说:“您要是下定决心,那迁都的事就一定会成功。从长远来看,以洛阳为新都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对我朝的发展也大有好处。”孝文帝闻言,十分开心。

坚定决心后,孝文帝命人在黄河架设好浮桥,做好渡河的准备。当年秋天,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孝文帝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离开平城,一路向南进发。大军中,也包括朝中大臣。当大军抵达洛阳时,洛阳正下着雨,道路泥泞不堪,根本就没法走,而北魏的将士们也不愿意再前进了。

常年在外征战的将士都如此了,更不要说那些养尊处优的大臣了。于是孝文帝让大家先在洛阳城中驻扎下来,说是稍作休整,等雨停了再行军。几天之后,雨停了,孝文帝故意催促大家启程,但是大家都不愿意继续走了,纷纷找借口留下来,不愿意继续南征。

这正是孝文帝想要的结果。但是,他虽然心中窃喜,却故意装出要独自一人南征的态势,一跃翻到马背上就想走。大臣们吓得全都跪在地上,请求孝文帝不要南征。孝文帝故意表现出极其生气的模样,大声呵斥他们说:“你们这是想阻止我一统天下吗?”安定王拓跋休、尚书李冲等人,连忙上前紧紧抱住他的战马,纵声痛哭,请求孝文帝一定要珍重自己。

孝文帝见此情景,便不再伪装,而是趁机对大家说明:“我们已经昭告天下要南征,如今我们举全国之兵出征,如果就这么半途返回,会遭人唾弃的。大家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南征,可就这样回去岂不是更丢人?既然大军已经到了洛阳,那我们不如干脆以洛阳为都好了,在此处落脚。这个地方富庶发达,交通又便利,比平城要好很多。”

说完,他让大家做出选择,此时大部分人都表示愿意迁都洛阳。这时,南安王拓跋桢连忙说停止南征而迁都洛阳是十分明智的,有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几位守旧的大臣听完他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更何况多数人已经同意了,所以他们最后也只能同意迁都了。公元494年,北魏正式以洛阳为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506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