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人筹划,一个人揭竿而起,马上就群起响应,纷纷扛起锄头,拿起木棍,抄起菜刀,在大街上聚集,然后一起冲向王宫,这就是西周王朝轰动一时的“国人暴动”。
周天子厉王闻讯,大惊失色,赶紧从后门翻身上马,一路飞奔,逃到一个叫彘的地方,才松了口气;那么这个周厉王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让人们如此愤怒,一呼百应?
西周王朝是武王姬发打下来的,传了十代,到了周厉王的手里。厉王呢,叫姬胡,比较贪财好利,手下有一个专门为他敛财的官员,叫荣夷公,厉王封他做卿大夫,统管经济。
他俩一致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就是把天底下所有山林大川,江河湖海都归于王室财产,人们要砍树,要打猎,要捕鱼,要捞虾,都得交钱交税,这叫征收专利;
天下所有的山林湖泊都要收税,这得损害多少人的利益啊。这诏令一出,老百姓自然是很愤怒了,纷纷指责厉王,批评这个诏令;
王公贵族也不闲着,毕竟按照诏令,自己在自己的领地里也不能随意狩猎游玩了,于是纷纷觐见厉王,诉说这么做的弊端;
但是厉王刚愎自用,完全听不进去,并且为让人们不得议论朝政,还颁布了刑法,采用高压政策,甚至从卫国请了巫师来监督国人,谁敢怨恨发牢骚,就抓起来严惩,或者杀掉;
一段时间后,果真没人再抨击朝政了;人们在大街上相遇了,也都是相互看上一眼,不敢交谈,生怕惹事,但这对望的一眼,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对厉王的不满和愤怒。
厉王对此很满意,向大臣们炫耀,召公便反对说:用堵塞江河的方法来治理水患,日积月累,水患就会因为无法流淌而最终冲破堤岸,现在用刑罚堵住人民的嘴巴,不让他们说真话,后果会更加严重。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比喻很准确;而厉王正在兴头上,听不见任何意见,依然我行我素,感觉良好。
这样平静的日子又过了3年,终于有一天,人们终忍受不了爆发了,他们一呼百应,手里拿起能用的武器,口里大骂厉王,群起愤之,都向王宫冲去;
当国人杀死守卫,冲进王宫的时候,发现厉王早已不见了,于是又去找太子,太子叫静,此时正躲藏在召公家里。
召公世代都是一等贵族,很有威望,愤怒的人们只是包围了召公的家里,不敢乱闯,怕以后追责。他们要求召公交出太子,为平民愤,召公只能交出了自己儿子,保下了太子静;厉王这边呢,日夜兼程,一直逃,逃到彘地,再也不敢回去了;
这场动乱,不是农民起义,也不是谋朝篡位,只是人们情绪的一种宣泄。厉王就这样被驱逐了,太子静偷养在召公家里,于是国都里没有天子行政。
俗话说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为君,于是群臣和人们便推举很有德望的周公和召公来代理天子大权,执掌国政,这便是“共和”执政。
周公召公贤明,两人执政,诸侯循规蹈矩,人民也安居乐业。就这样在没有王的日子里,平平淡淡的过了14年,期间,废除了专利法则,百姓们又可以砍树伐木,捞鱼捕虾了,而厉王也始终没有离开彘地,最后死在了彘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为水,厉王为舟,厉王不仁,所以人民就掀翻了这船。厉王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只要控制了百姓言行,就相安无事,殊不知,失了民心,背了民意,终归失去天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历史总会有规律,后世君王如果不引以为鉴,也将会重蹈厉王的覆辙。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