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是不少国人梦想的朝代,其文治武功都取得了伟大成就。说起初唐的名将,不少受到小说、影视的影响,都会脱口而出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等人物。但在真实历史上,初唐最强的名将,当属“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卫国公李靖。他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征服了威胁唐朝的(东)突厥、吐谷浑,为大唐盛世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出生于北周官僚世家。年轻时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韬略。被其舅舅名将韩擒虎视为“可以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隋末动乱,各路豪杰并起。时任马邑(今山西省朔县)郡丞的李靖发现太原留守李渊有叛乱之举,准备前往扬州向隋炀帝告密。可因为种种原因被滞留在了长安。
李渊攻取长安后,立刻抓了这个告密者,要将他处死。李靖在临刑前高呼:“公举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以成大业,怎能因私怨而斩壮士”此语颇像当年韩信被处决前回答夏侯婴之语,让李渊感到非比寻常。后经李世民的劝说,李靖得到豁免,并为李唐王朝效力。
李渊尽管在618年建立唐朝,但当时他也仅仅占据中国的一部分而已,其他地方仍被各路枭雄割据。在唐朝统一战争中,人们津津乐道乃是“秦王铁骑平天下”,颂扬李世民的赫赫武功。可实际上,李世民只是平定了中国的北方,而广袤的南方地区,却是由李靖打下来的。
李唐攻占洛阳,暂时稳定北方局势后,就开启了南方的战略计划。他们首先要剪除南方最大的军阀萧铣。他是南朝梁皇室萧氏之后,在隋朝灭亡后,利用家族积蓄的势力,在江陵称帝。李唐只要能击溃萧铣,就基本可以统一南方。李靖深知南方战略的重要,制定了十条军事计划,李渊看后大喜,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兼摄行军长史,辅佐赵郡王李孝恭讨伐萧铣。
李孝恭作为李唐宗室,为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但由于军事素养稍逊,因此李靖是南方战线的实际指挥官。公元621年8月,长江发生洪水,难以进军。但李靖却命令出兵。众将感到不可思议,要求休战。李靖指出:“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我军刚刚集结,萧铣尚未知晓,如果趁涨水之势,突然兵临城下,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再说,即便萧铣醒悟,仓促征兵,但为时已晚,必被生擒。”
李靖顺江而下,连克荆门、宜都。此时萧铣才知唐军进逼,只好仓促让文士弘上阵。此时李孝恭被胜利冲昏头脑,不听李靖劝阻上去迎敌,结果惨败而回。但李靖审时度势,他发现文士弘的将士哄抢唐军物质造成混乱之机,果断让士兵出击,迅速扭转不利局势,反败为胜。此后,他穷追猛打,迅速抵达江陵,将其围困。
这时李靖出人意料地把缴获的敌军船舶等物质扔到江中,让其顺流而下。众将再次不解,纷纷提出质疑。李靖说:“萧铣虽遭失败,然其占地广阔,军队甚多。我方孤军深入敌军腹地,主城未破,倘若敌人援军到来,我方必然腹背受敌,胜负则将难料。若让船只顺流而下,援军见此情形,必认定江陵已破,迟缓救援脚步。我则趁此时机攻城,萧铣孤军守城,又见援军未至,就有出城投降的可能”。
战事发展果然如李靖计划,萧铣见到援兵未至,只好开门投降。是役唐军歼敌二十万,赢得了平定南方重要一战。此后,李靖安抚岭南地区,收降少数民族首领冯盎。并于武德七年,镇压了江淮地区辅公祏的叛乱。至此李唐平定了南方,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李靖在南方战线上展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打下了唐朝的半壁江山。
唐朝统一天下后,战略目标也从安内转向了攘外。当时他们受到(东)突厥的巨大威胁,只能对他们委曲求全。但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岂会久居人下,一场解除外患的军事行动在悄悄酝酿中。
贞观三年十一月,突厥因为天灾人祸陷入困境,唐太宗看到讨伐时机已经成熟,立刻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与李勣(即徐茂公)、薛万彻、柴绍等合军十万北击突厥。
次年四月唐军抵达马邑,李靖得到情报,知突厥颉利可汗屯兵定襄,但士气低落,矛盾重重。李靖遂决定突袭定襄。他亲率三千精锐骑兵抵达定襄以南的恶阳岑。唐军的突然出现,让颉利可汗感到不可思议,错误估计唐军大兵压境,否则李靖怎敢单独突进,于是采取消极避战的策略。
李靖于是利用突厥人犹豫的时机,夜袭定襄,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攻占了此地。颉利可汗只好北退,但乱军遭到李勣的伏击,伤亡愈加惨重,于是只好向李世民求和,以图缓兵之计,东山再起。
唐太宗派出唐俭为使者,前往谈判。但这不过是将计就计,借此迷惑突厥,放松其警惕性而已。李靖等人心领神会。不经上奏就主动出击。此举跟当年韩信利用郦食其与齐王谈判之时,出兵攻齐的方式一致。但李靖这次进兵更为迅速,很快就将突厥击溃,并活抓了颉利可汗。唐俭也得以全身而退,避免了郦食其的悲剧。
(东)突厥的平定,不仅消除了外患,更极大提高了大唐王朝的声望,各方可汗纷纷臣服,共尊唐太宗为“天可汗”。而这场战役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是跟李靖“临机果,料敌明”的军事韬略分不开的。
唐太宗为表彰李靖功绩,封他为代国公,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职位相当于宰相)。李靖虽身居高位却从不居功自傲,与朝臣和睦相处,多次受到唐太宗赞扬。名相王珪称他为“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这是对李靖最恰如其分的评价。贞观十一年改封卫国公。在凌烟阁上的唐朝开国二十四功臣画像中,李靖也位列其中。
贞观八年,李靖再次出击西北的吐谷浑,次年四月,李靖率军进抵吐谷浑的伏俟城,伏允可汗闻讯退守大非川,并烧光野草,阻唐军进攻。此时,众将皆提出“草已烧,春草未生,马无食,大军不可深入,不如暂驻鄯州,待草生马肥时再图进取。”唯行军总管侯君集认为“敌主力未损,暂驻鄯州,必反扑。且敌西逃,军心涣散,士气低弱,战斗力不强,一举击之必获全胜。此天赐良机,若迟疑,悔之晚矣。”
李靖洞察战场局势,果断采纳侯君集的建议,率军越过积石山,深入敌境几千里,沿途数十战,歼灭和收降敌军二十万。这是李靖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战,此役打通了河西走廊,让丝绸之路再度繁荣,促进了国际化大唐帝国的建立。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一颗功勋卓著的将星陨落,享年七十九岁。谥号“景武”。唐太宗将其陪葬昭陵,并将坟墓修筑成铁山、积石山的形状,以纪念他平定突厥、吐谷浑的丰功伟绩。
李靖一生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定了中国的南方,消除北方突厥的威胁,击溃西北的吐谷浑,为大唐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更是一位军事家,曾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可惜都已失传。目前仅有他和李世民谈兵的《李卫公问对》这部兵书。李靖的军事思想丰富了我国的兵家文化。其传奇一生可谓“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作战篇》)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