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崇祯皇帝是个极不成熟的政治家,这话其实并没什么错。但是,崇祯一定表示不服。为什么呢?因为在整个明朝的皇帝中,崇祯皇帝其实还是不错的,他力行节俭,又勤于政事,要排位的话,他肯定是排在明朝皇帝中上的。
而且在整个古代皇帝中,能做到像崇祯皇帝这样的,其实也是不多的。如果用政治家的标准来衡量,基本上没几个。如果要用成熟政治家,乃至卓越政治家来衡量,那就更加少之又少。
崇祯皇帝之所以获得这样的评价,根本原因在于,他当皇帝的时候,大明王朝灭亡了。但是,要说这个灭亡的原因,主要还不是他造成的。为什么他却获得这样的差评呢?
不过,崇祯皇帝虽然有这么多委屈,他也只能接受。虽说大明王朝灭亡的主要责任不在他,但是如果他做得好一点,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大明王朝或许还可以撑下去。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崇祯皇帝铲除阉党,却没能禁止党争。
崇祯皇帝打倒魏忠贤,铲除阉党的行动,无疑是他一生最正确的政治行动,而且为他此后的执政,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这一行动后,明朝基本上结束了绵延百年的宦官之祸,朝政重新回到皇帝和大臣手里。
但是,崇祯皇帝在打击阉党的同时,却陆陆续续为曾被阉党迫害的东林党人平反。我们不能说崇祯皇帝为东林党人平反不对,但这显然不是一个有政治谋略的政治家该做的事情。因为这样一来,就让东林党的势力强大起来。而东林党的强势,又遭到了其它党派的嫉妒,以及相互的构陷。这样一来,实际上整个朝廷又重新陷入了党争之中。(原先阉党专权的时候,就他们一党说了算,没有这样的党争。
党争激烈,使得朝臣们在考虑政策实施,考虑人才使用的时候,不是站在国家的大局,而是站在他那个党的小团体上。就算某项措施是正确的,但是,因为不是自己一党的人提出来的,就大肆反对。这样就造成了朝政混乱。
第二,崇祯皇帝缺乏君王应该有的大气魄,过渡怀疑大臣。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讲的就是领导对待部下的态度问题。崇祯皇帝在这一点上是做得非常不好的。比如他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错杀袁崇焕。比如他在剿灭农民起义军的时候,前后启用了十多个大将,同时也罢免或者诛杀了这些大将。这样的结果是,大臣们不敢做事,害怕出事。因为一旦出事,就意味着被杀头。比如祖大寿,在听说袁崇焕冤枉被杀以后,他立刻主动投奔了后金。因为他虽然没做过什么错事,但是在多疑的崇祯那里,很可能下一个被杀的,就是他。
恩威并施,是政治家最基本的品质。可是崇祯皇帝,只求立威,却刻薄寡恩,对有功之臣少有封赏,对有错之臣则严厉杀戮。这样一来,就算他自己非常节约,非常勤政,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大臣们对他却很不满,不愿意为他卖命。
第三,崇祯皇帝外交能力非常一般,造成自己孤立被动。
明朝最后灭亡,,可以说主要是陷入双线作战之中。一边抵抗满清,一边抵抗农民起义。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实在不应该硬打,而应该发挥外交手段,四两拨千斤。要么他和满清交好,让满清停歇下来,腾出手里,对付农民起义军。要么招抚农民起义军,让他们对付满清。
李自成在包围北京的时候,曾向崇祯提出西北称王,北上抗清的条件。其实这未尝不是个好主意。就算农民军经常出尔反尔,不可信,但是至少是一种办法。是一种外交办法。可惜崇祯皇帝不懂得外交,既不交好满清,又不招抚农民军,最后双掌敌四拳,苦力支撑,最后灭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