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

为什么魏征敢于直言

为什么魏征敢于直言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跟在皇帝身边,做什么事都要费心思多想想才能保得身家性命,有多少忠臣因为直言帝王的过错而被杀害,但是众所周知的有一个人却因为多次毫不客气的直言进谏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受到重用,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魏征。

魏征这个人很有才华,但是几经易主,却都未能受到重用。直到遇到唐朝太子李建成才开始有转机。跟随李建成后魏征发现虽然李建成是嫡长子但是却不像秦王李世民那样战功卓绝,而且也预料到李世民将会是李建成登上帝位的最大竞争对手,所以开始多次进言帮助李建成壮大实力并建议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并杀死他。

因为李建成缺乏军功,于是建议他请战带兵平定山东,杀死刘黑闼;待李世民的实力被削弱后进言杀死李世民以绝后患,但可惜的是李建成在这个方面并没有听从魏征的劝说,这才有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身死的后事。

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为皇权相争多次,对于各自麾下的臣子也都很熟悉,“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魏征叫来问他为什么跟李建成建议安排自己到其他地方,这不是离间我们兄弟吗?魏征没有替自己解释什么,直言太子如果按照他的计谋筹划就不会有今日的杀身之祸了。李世民看魏征说的直爽,没有隐瞒什么,而且李建成已死,魏征对自己也没什么威胁就赦免了魏征,还给他安排了个詹事主簿。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抱负满满,有雄心把国家治理的兵强民富,建立一个太平盛世。因为魏征敢于在皇帝面前说真话,而且一心为国,所以李世民很重视魏征的进谏,也经常召魏征于卧榻前询问得失。

长乐公主李丽质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所以对她特别疼爱有加,在公主出嫁给长孙无忌的大儿子时李世民提出想把嫁妆弄的丰厚点,其他大臣都纷纷附议并说可以两倍于永嘉长公主,这让李世民觉得很高兴,但唯有魏征直言进谏反对说这样做不符合一贯的规定。长孙皇后知道这事后不仅没有怪罪魏征,反而觉得魏征忠言逆耳,希望他能一直保持这种公正心。

贞观八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方便自己定期去洛阳居住,便决定在洛阳修建一个行宫,按说一个皇帝想修建一个行宫也不算什么吧,但就是遭到了中牟县(今河南省郑州市的中牟县)县丞皇甫德参的上书,书中言辞激烈坚决反对皇帝修建行宫,理由是劳民伤财。李世民是大怒啊,觉得这么一个小官也敢反对我,这不是明摆着对我的名声毁谤嘛。

话说到这里哪个大臣还敢接话为这个小官说话呢,唯有魏征站出来说皇甫德参上书中的言辞是激烈了,这是为了引起您的注意,激烈就难免会让人觉得是毁谤,但是您要明白他的用心,理解他一个小官敢于为了当地百姓的民生而勇敢上书的忠心,李世民听后也觉得他们的劝谏有理,遂放弃了对这个县丞惩罚的念头,反而赏赐了帛二十段嘉奖他的忠心。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后葬在了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对她念念不忘,为了缓解心中的思念之情,在宫中建起了一座高楼,经常对着昭陵的方向眺望,有时候还会拉着大臣们一起眺望悼念,皇帝的命令谁敢不服从呢,魏征却觉得皇帝这样做违背了礼教传统,跟皇帝说我以为你终日在此眺望是在看献陵思念亡父呢,借此让皇帝察觉到自身的错误把高楼拆掉了。

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唐太宗李世民借皇孙李象诞生的喜宴命令大赦天下、犒赏百官,同时肯定了贞观之前房玄龄的辅佐之功和贞观之后魏征的直言进谏的功劳,并解下佩刀赏赐给他们。

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征趁着皇帝封禅的机会,全面系统的总结了现在国家管理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唐太宗李世民四处搜罗珍玩宝贝、为了满足私欲而劳役百姓、亲近小人、疏远忠臣、行事爱搞奢靡排场、频繁安排狩猎活动、为彰显武力经常无缘无故的出兵征伐,让老百姓疲于徭役之苦等,批评了李世民当时的骄傲自满心态,这些评价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啊,换个皇帝估计直接把魏征就咔嚓了,李世民看完奏章后却欣然接受,并安排人把这个奏章内容制作成屏风,让史官把这些记录下来,赏赐黄金十斤,好马两匹。

这些例子只是他进谏的很小部分故事,据说魏征总共给唐太宗直言进谏多达两百多次,每次皇帝都全部接纳了这些进谏,其中好多进谏可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的,害的唐太宗李世民有时候都有点“怕”他。

可说起来为什么满朝文武大臣除了魏征没有其他人敢如此多的直言进谏呢,要知道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治国时期很多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随着他一路走来的开国元老,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为什么只有魏征这个半路加入队伍的人敢这么做,他是真的不怕死吗,还是性格就是那么的耿直。

能跟在皇帝身边做事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耿直到毫无心机的人呢,性格耿直肯定是一方面,但是只靠耿直就不断的直言进谏那就是找死。

那么为什么魏征敢做犯颜进谏的事呢。一来魏征自己作为太子李建成旧臣,曾多次建议太子打压甚至杀了李世民以绝后患,但是就因为李世民欣赏他的直率和为了稳定人心所以并没有杀他反而招纳了他作为谏官,不杀他就是要让他说实话。

二来由于魏征是半路加入李世民的队伍的,和其他一路追随李世民打天下的文臣武将相比没有任何的政治和感情优势,既然李世民欣赏他不惧皇权勇于进谏的果敢,那么他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学就必须迎合皇帝的这种需要。

三来李世民虽然有玄武门之变弑兄的污点,但是他的雄心壮志和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想要开创一个太平盛世,需要各级协同合作,集思广益,绝对不是一个人就能大包大揽做到的,而李世民也确确实实能够接受臣子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

魏征正是看明白了这三点才敢每次“冒死”进谏,唐太宗李世民不是害怕他,而是每次魏征进谏都有理有据,站在整个国家发展有利的角度去直言相告,根本就不会委婉,多次闹的皇帝没面子而已。只要他把握住这个角度去进谏就不用担心自己被皇帝杀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159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