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宅心仁厚,深得民心,然而他的创业之路,异常曲折。刘备的前半生,基本上都是一名寄人篱下的客将,这边待不下去了,就换一个地方。刘备的创业艰辛,给我们当代人的启发有很多。
吃老本,不靠谱
刘备到处声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宗亲。确实有人买他的账,比如关羽和张飞。这两位英雄人物,是刘备开局的巨大资本。
然而在那个汉室倾颓的年代,汉献帝自身已经受权臣把持。皇帝说话都不一定算数了,给你刘备一个皇叔的名号,有多少实际用处?
后来刘备所获得的人望,有多少是来自于对其人品的认可,又有多少是来自于皇叔的虚名?汉室宗亲那么多,刘表和刘璋也是刘家人。因此,图虚名,不如做实事。
欲成事,聚人心
虚名不能过于拔高,人心才是关键,这是刘备最终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刘备每到一处,基本上都能受到当地首领和民众的认可。
曹操征伐徐州,陶谦向北海孔融求助。孔融推举刘备前往相助,刘备义不容辞,领兵前往徐州。陶谦看到刘备的舍命相助,感动得老泪纵横。随后陶谦再三要求把徐州托付给刘备治理,避免落入曹操之手。刘备的谦让,是他日后的人望和隐形资产。
后来,刘备投靠荆州刘表。刘表同样非常器重刘备,临终之前,曾经也想把地盘托付给刘备。然而荆州的形势非比徐州,荆州的蔡氏势力强大,如何刘备接受刘表的托付,势必大难临头。这回倒是真的只能推脱,这一推,又是一次谦让之礼。
遇奇才,不拘礼
诸葛亮的出山,决定了刘备事业的转折。然而如何才能感动诸葛亮,可能是刘备煞费苦心的一件大事。
孔明出山之前,躬耕于南阳,却是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他对于董卓以来的国家历程,了如指掌,岂会不知道刘备的为人?想必孔明早就掌握了这方面的情报,也早就感觉刘备是一位明主。
孔明的出山,不应该仅仅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而是折服于刘备的过往为人,以及兴复汉室的伟大目标。士为知己者死,两人的三观相符,因此孔明才愿意跟着刘备出生入死。即使刘备“中道崩殂”,孔明依然辅佐刘备的儿子,直到自己病死在工作岗位上。孔明如此鞠躬尽瘁,全在于敬重刘备的人格魅力。
结语
刘备的成功,充满了辛酸与血泪,充满了忍辱负重。刘备,首先战胜了自己的欲望,摒弃急于求成的错误路线,而是把个人名望作为长期运营的品牌。
名望是长时间养出来的,并非是通过获得一城一地而瞬间爆发出来。刘备何尝没有灰心的时刻?在和刘表畅饮的时候,顿觉髀肉重生,自己却是一事无成。短暂的惆怅和失言,未能阻止刘备的继续忍耐。所谓大器晚成,人生成就,并非一蹴而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