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八戒的师父是谁,坊间有不少传言。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说居住于海外三岛之方丈仙山的东华帝君,是猪八戒的师父。
既然是探究西游记,那么,我们的主要论据就要来自西游记。像有一种观点说,猪八戒的师父是通天教主,因为通天教主收徒有教无类。这类观点就太不靠谱了。
支持者在论述东华帝君是八戒师父时,必定会用到一个例证。
猪八戒在讲述自己修仙经历的时候,声称:“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猪八戒生性懒惰,与沙和尚勤修苦练不同,他能够得道成仙,最大的倚仗是得到师父所赐的一粒仙丹。这仙丹名字叫做“九转大还丹”。
孙悟空在扳倒人参果树后,到海外三岛寻访仙药,东华帝君曾经如此说:“我有一粒九转太乙还丹,但能治世间生灵,却不能医树。”东华帝君有一种仙丹,名叫九转太乙还丹,非常神奇,能够治疗世间所有生灵,只是,人参果树乃是开天辟地时代就已经存在的古老仙树,九转太乙还丹并不能医治。
不少朋友认为,这九转太乙还丹就是九转大还丹。东华帝君自然就是猪八戒的师父。
只是,这个结论的推出,在逻辑上是否足够严谨?
书中人物说的明白,九转大还丹是用来洗筋伐髓,改造体质,让凡人可以踏上仙道的神奇丹药,而九转太乙还丹只是用来给世间生灵治病的药。一个服下可以成为强大的仙人,一个服下只是身体回复健康。
这药效的差距,是不是大了一点?
支持者之所以会认为东华帝君是猪八戒的师父,和东华帝君在传统神话中的超然地位密切相关。毕竟猪八戒在天庭官居天蓬元帅,堪比五方五老,他的师父绝不会是籍籍无名之辈。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中出现了大量的神仙,这些神仙只有极少数是作者原创,多数还是延续传统神话人物。但是,在借用传统神话人物时,原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改动。我们在看待这些人物时,切忌用老眼光。
就比如东华帝君。
在传统神话中,东华帝君也叫做东王公,或者木公。这个神仙早在秦汉时期就受到民众广泛崇拜,在仙界地位极高——他和西王母一起,被尊为地位最高的男仙与女仙。
也就是说,在唐宋以前的神话体系中,东华帝君乃是至高神,相当于宋元明清时期的玉皇大帝。
那么,《西游记》中的东华帝君,是不是和传统神话中一样风光呢?
很遗憾。这位老牌神仙在西游世界中,被作者有意无意间打入冷宫,风光不再。
在人间仙界中,地位最高的是五方五老。其中,东胜神州之主,叫做东方崇恩帝君。在东胜神州中,有两群仙人。一群居住在东胜神州大陆上,一群散居在星罗棋布的东海岛屿上。东海群岛中,最为有名的叫做十洲三岛。其中三岛分别是蓬莱岛、方丈岛、瀛洲岛。
蓬莱岛上住着福禄寿三星,方丈岛上住着东华帝君师徒,瀛洲岛上住着九老。
支持者,东华帝君乃是三岛仙人的带头大哥,理由是:别的岛都是群居,唯独东华帝君一个人霸占了方丈仙岛。
其实,三岛之中名气最大,占地最广,仙人最多的毫无疑问是蓬莱仙岛。
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才是东海十洲三岛的真正领袖。
寿星,在《西游记》中也被尊为南极星君,或称为南极仙翁。他在天庭中官职颇高,乃是仅次于五老的六司之首,主管仙人的生死。金蝉子转世投胎,就是由他亲自负责。
寿星自称是“神仙之宗”,地位与的“地仙之祖”镇元大仙相似。他到五庄观时,镇元大仙主动出门迎接,非常客气,其礼遇堪比接待观音菩萨。
至于西游世界的东华帝君,在仙界的地位并不高,别说与观音菩萨相比,就是比之孙悟空,也差一大截。
孙悟空在方丈仙岛落下,东华帝君主动出门迎接。孙悟空比较随意地打个招呼:“帝君,起手了。”此处起手,就是稽首,孙悟空有事相求,于是对东华帝君抱拳问好。
若东华帝君在仙界地位超然,那应当像九天荡魔祖师、观音菩萨一样,点点头就行。可他是怎么做的?看原文——
那帝君慌忙回礼道:“大圣,失迎。请荒居奉茶。”
一个“慌忙”,就暴露出东华帝君地位之卑微,实力之如弱小。
孙悟空表示自己有事相求,东华帝君说:“何事?自当领教。”完全是一副能够帮上领导的忙,我很荣幸的口吻。
孙悟空说明来历,东华帝君详细解释自己实在是有心无力。
之后,孙悟空果断表示,既然无方,自己就走。原文说:“帝君仍欲留奉玉液一杯。”东华帝君还想着把自己珍藏的美酒端出来给孙悟空品尝,完全是一副拍马屁的嘴脸。
取经路上,无论被孙悟空怎样欺负,猪八戒心中从来就没有真正服气过。因为,论背景,被地位,猪八戒比孙悟空丝毫不差。
一个在仙界地位比孙悟空还不如的仙人,怎么可能教出像猪八戒这么牛叉的大神呢?
猪八戒真正的老师,当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君乃西游世界第一炼丹大师,他制造的丹药能够让仙人强化肉身,以至到达金刚不坏之境界,他制造的仙丹,还能够让神仙与凡人越过冥界,直接死而复生。
唯有老君,才能够炼制出服下一枚就让凡人成仙的神奇丹药,也唯有他的弟子,可以一成仙就直接掌管天庭水军大权。
至于猪八戒会天罡变,孙悟空会地煞变,更是他们都师从老君的简单明了的证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6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