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一号形象工程”无疑是为了迎接贾元妃回乡省亲,而兴建的大观园及其配套工程。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工程”,但按照现在某些经济学家的理论,它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对拉动长安城的内需、提高当地的经济增长率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大观园花钱多少,书中没有写出明确的数目,但肯定其预算足个天文数字。仅其中一项小小的配套软件,即从姑苏城请聘教习、采买唱戏的女孩、置办乐器,书中借贾蔷的口交待:
“赖爷爷说:竟不用从京里带银子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
如果按照寻常人的算法,贾元妃銮驾回冢,一共呆了不到半天,而贾府为此忙了大半年,银子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太不值得了。但到了贾府那种人家的地位,成本和收益就不是寻常人那样简单了,他们首先要算政治账。
接驾工程的政治意义分析起来有这些:一是表达贾府对皇恩浩荡的感谢和忠诚,也算是一项政治投资。因为接驾工程搞得如何,直接体现了贾家对皇家的态度。这一点皇家在圣旨中已经作了暗示。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旨意是:“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者,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
虽然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原有的房屋一点不寒碜,让贵妃驻驾半日毫无问题,但贾府的人不至于傻到不明白皇家办事的潜规则,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效忠机会。何况周贵妃、吴贵妃的家都在忙接驾工程,贾府安能在这场比忠心的竞赛中落后?大观园的豪华,书中用元妃眼中景象写出:
“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这位尚俭朴、唯勤慎的贵妃娘娘都忍不住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了。可贾府这接驾工程接的是回娘家的贵妃,而不是嫁给普通人家的女儿,其真正的目的是给皇家看的。正如皇帝出巡前,总要敕文各地,要求轻车简从、不可奢华浪费,可接待的地方官要是真的把这旨意当真,搞个“四菜一汤”招待皇帝,那他就是天下第一傻瓜。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会“抗旨”,把场面搞得越大越好,也许皇帝事后会批评两句:“爱卿何必如此!”但内心其实很受用。这种投资的成本收益不能简单地按照现代经济学方法计算,看似浪费钱财,是资源闲置,但若龙颜大悦,贾氏家族所能得到的好处非收租、做买卖能比的。
其二是表现贾府的赫赫权势,提升贾府的社会地位。贾府尽管累世公侯,但到了贾赦、贾政这一代,用周旺家的女婿冷子兴说如今的这荣宁二府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对于家族的今不如昔,贾府的当权者是有起码认识的。而元春封为贤德妃,不啻为给矛盾重重、江河日下的贾府注入了一针吗啡,他们希望以元春的得宠为契机,使贾府走上中兴之路。
古代一些王朝,政权越是危机四伏,天下民不聊生,皇帝越热衷于举行各种向天地祈福的盛大仪式,希望用盛大的庆典来粉饰太平、自我刺激一下,以求这种人为的繁荣变成真实。贾府也是如此,利用浩大的接驾,向外部宣布:皇帝还是眷顾贾家的;贾家在宫中有强大的奥援;从而在社会上继续维持一种烈火烹油、繁花簇锦的公关形象。
刨掉这些政治意义外,接驾工程还有其经济价值。它实质上是一种用公家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这么浩大的、工程修建,首先刺激了当地的建筑业,建材价格飙升、建材企业的股票暴涨是肯定的。除此之外,花卉、苗圃、家具、养殖等多种行业得到了拉动。
除此而外,接驾还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建房子的、搞装修的、搞绿化环卫的、维持安全秩序的,能容纳解决多少人的饭碗呀。除政治、经济价值外,从姑苏买来那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请来妙玉等一干尼姑,也间接地促进了文化、宗教事业的发展。
这样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重大意义的工程,要立项自然是一路绿灯,而拆迁、施工、验收等事宜也肯定是特事特办。
而这个工程上马更重要的作用是,只有搞重大建筑项目,才能给一些如凤姐这样的当权者以及依附当权者的人提供弄权、分肥的机会。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对接驾工程的考虑也许更多是从巩固贾家的地位出发,而贾琏、凤姐、贾蓉这些管事者未必这样想。这么重大工程,对贾府来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趁机捞一把,就是十足的冤大头。
因为工程浩大,凤姐夫妇的权力达到空前。元妃省亲刚刚传出风声,贾府上下就开始走门子、托关系,活动开来。贾琏的奶妈赵嬷嬷最先找到凤姐,求凤姐给她的两个儿子找个差使干干:
“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一件大喜事来,那里用不着人?所以倒是来和奶奶来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当然,有人会说这接驾工程最后成了“负资产”,那么多的钱砸在大观园里,元妃转了一圈就完事,没别的用场。后来还是贵妃开恩,让宝玉和姐姐妹妹们搬了进去,投资巨大的一号工程最后成了俊男靓女们办诗社、比赛作诗的的小资场所,似乎回报率太低。但如果让贾琏凤姐等人总结起来可能不是这样,他们会说大观园的修建不但政治上意义重大,而且经济、文化上的意义也很不可小觑。
贾珍在乌进孝进贡庄园地租时说到省亲带来的债务,好像贾家为此作了笔亏本买卖。但在贾琏、凤姐、赵嬷嬷的闲谈中说起当年接圣驾,最后赵嬷嬷这个当奶妈的一语道破天机:“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去?”
那么皇帝家的银子从哪里来?当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己,皇帝的钱袋就是全体臣民呀。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6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