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江河水非一源墨子名言赏析

江河水非一源墨子名言赏析



出自《亲士》: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峣埆者其地不育。

鉴赏

“江河水非一源”的名言,是中华民族一体多元辩证思维的活水源头。这里整段话的意思可改写为:长江黄河水,并非只有一个源头。价值千金的裘皮大衣,不是用一只狐狸的毛皮制成的。怎么能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就不采纳,只采纳与自己相同的意见呢?这不是兼容天下的大道。

所以大地不昭昭为明(而美丑皆收),大水不潦潦为大(而川泽皆纳),大火不燎燎为盛(而草木皆容),王德不尧尧为高(而贵贱皆亲),才能做千万人的首领。像箭一样直,像磨刀石一样平,那就不能覆盖万物了。所以狭隘的溪流干得快,平浅的川泽枯得早,坚硬的土地不长五谷。

在这整段话的中间,有一个关键词“兼王之道”,其上下文都是这一关键词的解释发挥。这整段话,可说是墨子关于“兼王之道”的宣言书,反映了墨子的最高政治理想。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从此,中国没有了帝王皇上。但从有文字记载的商周到清代,从知识精英到普通百姓,无不把美好的政治理想寄托于明君。墨子亦不例外。

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高瞻远瞩,提炼出恢弘宽阔的“兼王之道”,提倡开放兼容的圣王精神,表达了建构兼容和谐世界的理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杂家代表秦国宰相吕不韦,深受墨子影响,也提倡综合兼容的思维方式。《吕氏春秋·用众》说:“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狐裘,这是由众多狐狸腋下的白皮,综合而成。这跟《亲士》所说“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语意酷似。

杂家又一代表西汉淮南王刘安也继承了这种思维方式。《淮南子·氾论训》说:“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淮南子·齐俗训》说:“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体也,譬若丝竹金石之会乐同也。”众多河流,有不同源泉,都同归于海。各家学说,都有存在价值,就像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音,汇合为美妙乐章。这跟《亲士》说“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故能大”,“江河水非一源”意思相同。

司马迁转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认为诸子百家各有长短,应予兼容综合。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诸子百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由墨子的“兼王之道”,到庄子、吕不韦、刘安、司马谈与班固等人的论述,一脉相承,如江河奔腾,一泻千里,使墨子“兼王之道”的兼容精神,得以挥洒流播。

墨子“江河水非一源,千镒裘非一狐”的名言,在流传过程中,语词修饰略有变化,总体上是文字变得更为规范,简练对称,这又反过来促进其流传。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67引墨子说:“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富有对称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694引墨子说:“江河之水非一源,千镒之裘非一狐。”有简练之长。

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55在“众力易成”标题下引墨子说:“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流。”在“独力难举”标题下引墨子说:“千镒之裘非一狐白。”与《史记·叔孙通传》所说“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并列。同书卷66在“积渐”标题下引墨子说:“江河之水非一源而流。”跟《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并列。

明徐元太《喻林》卷61在“广大”标题下引《墨子·亲士》“江河之水非一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引《庄子·则阳》说:“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庄子·徐无鬼》说:“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大乘妙林经》说:“犹如大海,容纳百川。”

《喻林》卷69在“兼收”标题下引墨子说:“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引《史记·李斯传》说:“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明陈耀文《天中记》卷9引墨子说:“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流。”卷47引《战国策》说:“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皮也。”

墨子名言“江河水非一源,千镒裘非一狐”的中心思想,是提倡兼容并包,兼收博采。这些思想广泛流传,深入人心,使开放兼容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固有内涵。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中华民族自古便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智慧。墨子“江河水非一源”的开放兼容精神,一脉相传,延续至今,亟需继续发扬光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6088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