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庄子·杂篇·寓言》简介

《庄子·杂篇·寓言》简介



《庄子·杂篇·寓言》位于《庄子·杂篇》,以篇首二字命名“寓言”。全篇由六个部分组成,除第一段署名本书写作的文法特点外,其他段落杂写学道的过程和应持的态度。作者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寓言”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庄子》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

第一部分至“天均者天倪也”,讨论了“寓言”、“重言”和“卮言”,指出宇宙万物从根本上说是齐一的、等同的,辨析事物的各种言论说到底是不符合客观事理的,要么不如忘言,要么随顺而言不留成见,日日变化更新。第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第二部分至“吾且不得及彼乎”,借庄子之口评说孔子不再励志用心,指出再好的言论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第三部分至“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写曾参两次作官心情不一样,但都不能做到心无牵挂,所以还是不能摆脱外物的拘系。第四部分至“若之何其有鬼邪”,表述体悟大道的过程,指出这其间最为重要的是忘却死生。第五部分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写影外微阴问影子变化不定的故事,指出无所依待才能随心而动。余下为第六部分,写老子对阳子居(即杨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的批评以及阳子居的悔改,借此说明去除骄矜、容于众人,方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参考老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架构有别,关怀亦不相同,所谓“道家”思想体系与《庄子》书,实经过长期交融激荡,经汉代学者整理相关材料,方才编定。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932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