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赏析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赏析



【原文】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②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③,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④,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⑥,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⑦,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注释】

①上农:尊尚农业。本篇阐述的是农家学派的观点。②农:作动词用,务农。③重:持重,稳重。④复:繁多。⑤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不令:不听从号令。⑥约:少,指农产品减少。⑦远志:迁徙他处的想法。

【译文】

上古圣王之所以能够教导百姓,因为他们首先致力于农业。使百姓从事农业,不仅仅是为了开发土地资源,而是为了重视他们的思想修养。百姓务农就会质朴,质朴就容易使用;容易使用则边境安宁,君主的地位也就尊贵。百姓务农,行为就稳重,行为稳重就少徇私谊;少徇私谊,公法就确立了,精力也就专注在农事上了。百姓务农,他们的财产就会丰厚,财产丰厚了,就不轻易迁徙,就会一辈子死守着居处,而不会有二心。

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就会不听从号令,不听从号令就不能守卫国土,不能与敌作战。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他们的财产就减少,百姓的财产少,就会轻易迁徙,轻易迁徙,那么国家有了灾难,他们就会存心避而远之,没有安居乐业之心。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就喜爱耍小聪明,爱耍小聪明,就行为奸诈,行为奸诈就会钻法令的空子,把是当做非,把非当做是。

【原文】

后稷①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②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③,大夫士皆有功业④。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⑤,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⑥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⑦,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上田,夫食九人⑧。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⑨之道也。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作师徒⑩,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众,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为害于时也。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

然后制野禁。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齿年未长,不敢为园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于时也。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不敢灰僇,缳网罝不敢出于门,罛罟不敢入于渊,泽非舟虞,不敢缘绝,为害其时也。

【注释】

①后稷:传说为周族的始祖。②本教:根本的教化。③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④功业:职事。此指士大夫在举行籍田之礼时所要完成的劳动。⑤见于国:在都邑出现。⑥枲(xǐ):麻的雄株。⑦贸功:交换劳动所得。⑧上田:上等的土地。夫:指一个男劳动力所耕种的田地。食:供养。⑨任地:使用土地。

⑩师徒:指军队。冠弁(ɡuàn biàn):指举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时就要举行冠礼,以示成年。上闻:名通于天子。私籍于庸:私自雇人代耕。农:农夫。出御:从外地娶妻。辟易:整治。齿年:年龄。长:指年高、长辈。渠:大,扩大。灰僇(lù):杀草烧灰。僇,通“戮”。缳(huán):捕兽之具,与罗网同类。罝(jū):捕兽网。罦(fú):捕鸟网。罛(ɡū):大渔网。罟(ɡǔ):网的总称。

【译文】

后稷说:“古代圣王之所以从事耕织,就是要以此作为根本的教化。”所以天子亲自率领诸侯耕种帝王的祭祀用田,大夫和士子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所以,农忙时城中见不到农民,以此用来教导百姓重视田地的生产。后妃率领后宫九嫔在郊外养蚕。在公田里采桑。所以春夏秋冬都有织麻纺丝之事,以致力于对妇女的教化。所以男子不从事纺织却有衣穿,女子不从事耕作却有饭吃,男女交换劳动成果,以繁衍生息,这是圣人定的制度。

因此人们重视时令、珍惜光阴,不到年老不肯停止,不遇疾病不肯休息,不到死不肯放弃农时。上等田,一人耕作能养活九人。下等田,一人耕作可养活五人。供养的人数可以增加,不可减少。一人经营,十人靠它养活,六畜的饲养都包括在其中了。这是充分利用地力的原则。所以,农忙之时,不得兴土木,不得动员征兵,平民不得举行加冠礼及娶妻嫁女、祭祀,不得聚众请酒;农民如不向上请示,不得私自雇工替自己耕作,因为这样会妨害农时。

如果不是因为避免同姓婚嫁,男子不得外出入赘,女子不得远嫁外乡,以此稳定务农的人。然后要制定田野的禁令。田野的禁令有五条:土地未经解冻开垦,不得操持秸秆,不得出粪下田;未达到成年的,不得管理园圃;劳力不够的,不得开沟拓地而耕;农夫不得经商,不得干其他的事。因为这些会妨害农时。

然后要制定四季的禁令:山林中不得随时砍伐木材,湖泽地带不得随时火耕水耨,不得随时将罗网等猎具带出城门打猎,不得随时将罟网放入水渊捕鱼,在湖泽中若不是管理舟船的官员,不得任意绕泽横渡,因为这些都会妨害农时。

【原文】

若民不力田,墨①乃家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②,是谓背本反则,失毁其国。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③。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时事不共,是谓大凶④。夺之以土功,是谓稽⑤,不绝忧唯,必丧其秕⑥。夺之以水事,是谓籥⑦,丧以继乐,四邻来虐。夺之以兵事,是谓厉⑧,祸因胥岁⑨,不举铚艾⑩。数夺民时,大饥乃来。野有寝耒,或谈或歌,旦则有昏,丧粟甚多。皆知其末,莫知其本真。

【注释】

①墨:通“没”。②三疑乃极:指农、工、商三类人互相超越本分而达到极点。③三官:指农、工、商三种职业。④大凶:大害。指农时与农事不相符合就造成祸害。⑤稽:迟。指延误农时。⑥不绝忧唯:指农民忧思不绝。唯,通“惟”,思虑。秕(bǐ):没有长成的谷粒。

⑦籥(yuè):通“跃”,冒进。上文“水事”指治水利之事,治水应该在农闲的时候,如果夺取农时去做就叫做冒进。⑧厉:祸害。⑨胥岁:荒废岁月。胥,通“疏”。⑩铚(zhì)艾:镰刀之类的农具。寝耒:把农具放在一边,废置的农具。

【译文】

如果百姓不致力于农作,家畜就会灭减,那么国家就难以治理。农、工、商三业相互跨行混乱之极,这就叫做背弃了根本。违反了法则,就会使国家招致损失和破坏。凡是百姓身高七尺以上的,都分属农、工、商三个部门。农民种植庄稼,工匠制作器具,商人经营货物。若农时与农事不能统一,这就叫做“大凶”。因为土木工程而占用农时,就叫做延误农时,农民就会忧愁不断,就会没有收成。

因为水利工程而占用农时,这叫做冒进;没有收成还要继续作乐,四邻敌国就会来肆虐。因为战事而占用农时,这叫做凶厉。灾祸的形成是由于全年没有收成,不从事农业生产所致。屡屡侵占农时,严重的饥荒就要到来。田野上遗弃着无人使用的农具,做国君的却谈笑歌舞,夜以继日,势必损失大量的粮食。他们都只知道追求末事,而不知道以农为本这一真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