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播出,很多人开始研究起清朝时期后妃们的装束,其中有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就是“一耳三钳”,也就是一只耳朵戴三个耳环。为什么要戴三个耳环?这种习惯的原因又是什么?
乾隆皇上就曾经说过说过,旗妇一耳带三串耳环,原来就是满洲的旧风俗,千万不可以失去,如果有的女子一只耳朵戴了一钳,那么就不是满洲人了,必须马上制止她。原来一只耳朵戴三只耳环是旧时满族的旧俗。不仅仅是为了女子外表好看,更是一种制定的规矩。
女孩子出生以后,一只耳朵打三个耳洞,戴三个耳钉,竖着排列,叫做"一耳三钳"。清朝时,不管是宫里的妃子还是普通的民间女子,大多都是这样的装扮。看历史可以知道,在以前,作为女真族的贵族,无论是男是女,早些年间都有这样的的习惯。后来满族就把这个传统延续下去了。
清朝,满族人进入了中原地区以后,当时的皇帝命令民众都用满族的衣服装饰。但是满族人和汉族身份地位有差别,满族的女孩带三对耳环,汉族女孩只用戴一对就足够了。乾隆皇上觉得满足的女子学习汉族女子戴一耳一坠,是忘记了本源,丢失了传统,所以这个命令一直持续到了清末。
上到清朝宫廷的妃子们,下到民间,只要是满族女子都会打六个耳洞,带上六个耳环,一边三个。这就是"一耳三钳"。
作为贵族的女孩子,她们的耳环一般用珠宝和翡翠制成的,而民间普通的女子,倘若家里比较贫困,大多数都铜圈代替。而清朝对雨女孩子的装扮查的很严,如果这个女孩要去皇宫,第一就得看你是不是打了六个耳洞,一旦查到不符合规定,这个女孩子反而会因此受到责罚。戴什么,有讲究。
耳钳这个名称,乍一听像是某种特殊的耳饰。但它原本其实是满族人对多种耳饰的代称,耳环耳坠都可以叫作耳钳。
《辽海丛书》“冠婚丧祭之礼”载:“初聘,曰插戴、曰下定,以如意庚帖等物纳之女家也,而奉省则有挂钩之说,其仪夫之父母姻族以耳钳、耳坠至女家,女子装饰拜于堂上……”这里的“耳钳”便指代耳环。
清代满族旧俗的“一耳三钳”,就指的是一个耳朵上戴三件耳饰,这种习俗被体现在许多清宫影视剧中。而这个“钳”既可以是环,也可以是坠。到了后来,耳钳又特指一种夹钳的耳饰,也就是现在说的耳夹。
因其无需穿耳孔,不会破坏身体的全形,故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新女性崛起之时,也是当代女性在特殊场合需要盛装穿戴而不得不佩戴耳饰时的一种方便之选。
耳钳一般配有金属制成的弓形轧头,轧头上制有螺纹,佩戴时只要将轧头松开,套入耳垂,然后将轧头旋紧即可。这种耳钳的样式至今仍然很常见。但这种耳饰佩戴时间长了,耳垂会因挤压而十分疼痛,故不宜长时间佩戴。
后宫里的太后和皇后,她们的耳环有两个一等金珠;往下,皇贵妃和贵妃以及皇太子妃,她们只能戴两个二等金珠;妃位的女子,顺势就成了两颗三等金珠,到了嫔位,则变成了四等金珠。
其他的命妇只有带金云珠的资格。
清朝时,人们把东边产出的的珍珠叫做东珠,其实就是松花江等江河的淡水珍珠,还有靠近海边的珍珠。东珠是使清朝富裕的珠宝,也是那个时候最好的珍珠,满族人非常喜欢。但到了后期,海外邻国的珍珠取代东珠成为炙手可热的珠宝。
清朝的贵族们戴的耳环和项链,用的材料大多都是玉或者宝石,普通人家的女孩,就只能用铜代替了。所以,这些小的首饰可以区分不同的人的身份,一眼便能看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