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中,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几千年来,龙已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民族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约公元前6000-4000年,原始人聚落而居,开始产生图腾崇拜。龙是古老的炎黄子孙的图腾。有学者指出,后世的龙的形象,基本由半坡长鱼纹演变来的,最早的龙应该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蛇状长鱼。
古往今来,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那么,“龙”这种神奇的动物,为什么能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中呢?
据说它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这样稀奇古怪的特征给龙的存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原来,龙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图腾”。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
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着亲族关系。这种动物或植物就被该氏族视作他们的象征或保护者,这就是图腾。在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工作者找到了龙作为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图腾的很多证据。
最原始的龙的形象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它蛇身鱼形,是仰韶文化居民和后来夏人的图腾形象。在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有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在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墨绿色的工艺品玉龙。大量的实例证明,龙的崇拜在我国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有的学者认为,“龙”在古代确实存在,只不过它没有人们说的那样神奇罢了。有些鳄的外形,都与传说中的“龙”很相似。它们天生就有一些奇异的功能,如能敏锐地预知晴雨,每当下雨之前,常常怒吼如雷。古代先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就把它们视为神兽,拜它为雷神、雨神、鼓神等,使得“龙”也就越来越神奇。
不管“龙”到底是怎么演变过来的,但千百年来,“龙”在炎黄子孙的心中,一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在神州辽阔的大地上,处处都是龙的崇拜。
神话中的龙千变万化,能够呼风唤雨,上天入海。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简直是“龙的世界”。人们生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谈话之间也离不开龙,如“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龙笛,等等。以龙为名的建筑不胜枚举,如龙门、龙壁、龙亭,等等。
“龙”,是中华民族权威和神灵的象征,各地华人都以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