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姑,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她心地善良,为人家妾,被大妇所嫉妒,令其干肮脏下贱的活儿。
她正月十五日死亡,天帝因怜悯她而命其为厕神。世人同情、怀念紫姑,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即在正月十五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紫姑肖像,于厕间或猪栏边迎接她,因为这些地方是她生前劳动常去的地方。
正月十五上元节,中国很多地方的居家妇女要迎厕神。风俗很奇怪,节前一天,邓粪箕一只,饰以钗环,簪以花朵,另用银钗一只插箕口,放在坑厕侧设供。
同时,另设供案,点烛焚香,让小儿辈对它行礼。厕神也叫紫姑神(后世亦称坑三姑娘),六朝时已有信仰。
在《显异录》中说,紫姑是莱阳人,叫何媚,被李景纳为妾,遭到李景妻子的嫉姤。在正月十五那天,被杀死在厕所。后来天帝悯之,把她任命为厕神。名为厕神。
后来,每当正月十五的夜里,人们会用木头刻制出紫姑的形象,到自家的厕所或者猪栏边,摆好酒果供品,手里拿着木刻的紫姑,祝念道:“子胥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
意思是说:你的夫婿不在,大妇也回娘家了,紫姑可以出来戏玩了。如果感觉手里那个木紫姑变得沉重一些,说明紫姑神已经应约来到。这时的木人会变得颜色生动,还会跳舞,如果不喜欢请她的人,木人则仰躺着不动弹。
所以,汉族民间多以箕帚、草木或筷子,着衣簪花,请神降附。妇女们就把自己的心事向其诉说,或代自己未出嫁的女儿祈祷。
关于紫姑神的信仰,六朝已有,唐、宋两代盛行,至清不衰。尤其是湘西地区,汉族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谓其能先知,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一:“旧俗,正月望夜迎厕神,谓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时皆可召。”
旧时民间对紫姑神的信仰很普遍,许多地方都有“迎紫姑”的活动。迎请的地点各地也不尽一致,但大都在厕间,故皆以“厕”命名。
如山东邹县曰“邀厕姑”,广东曰“请厕坑姑”,杭州曰“召厕姑”,苏州、绍兴称“坑三姑娘”。绍兴有的是在灰仓里迎请,故称“灰接姑娘”,苏州有些是在门角边迎请,故叫“门角姑娘”。
有的则因取象之物不同,而给以不同名称,如江西用瓜瓢象征紫姑,故称之为“瓜瓢姑娘”,同样道理,浙江宁波称“筲箕姑娘”,浙江海宁称“箩头姑娘”,还有称“笤帚姑”、“针姑”、“苇姑”者。湖北监利、陕西凤翔等地则直称“紫姑”。
不过迎请的方式各不相同。《异苑》《齐谐记》皆称:于正月十五日夜,作其形,衣以败衣,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稽神录》云:“正月望夜,江左风俗,取饭箕,衣之衣服,插著为嘴,使画粉盘以卜。”
总之,因迎请紫姑的方式、地点不同,紫姑厕神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各地迎请紫姑的内容和目的不外两点。一是占卜蚕桑及众事。刘侗等《帝城景物略》谓“三祝”后,“神则跃跃,拜不已者,休(吉);倒不起,乃咎也。”
福建有些地区,从占卜吉凶之义又形成另一习俗。清施鸿宝《闽杂记》云:“闽俗,妇女多善扶紫姑神。上诸府则在七月七日,称为姑姑,下诸府则在上元夜,称为东施娘。又下(诸)府未字少女,多于是日潜揭门前所贴春联,于紫姑前焚之,以为他日必得读书佳婿。”
二是作“射钩”之戏。具体作法已不详。据《酉阳杂俎》《梦溪笔谈》等载,还有请紫姑作诗、写字、下棋等游戏。
从以上各地迎紫姑的活动看,紫姑的职责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厕,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凶和与人一起游乐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