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鼎鼎大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写的一次文人雅士从事禊的活动。“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有了书圣的风雅前例,三月三这个官民游乐的好日子,更成了骚人墨客赋诗的好机会。
吴自牧《梦梁录》卷三《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就是指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事)唐朝赐宴曲江,倾都(全城出动,好大的场面)禊饮踏青。”描写三月三盛况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在后期,人们可以常用兰草点水洗身或用柳条沾水点头或沾花瓣的水以祈福之用。
晋朝张华
暮春元日,阳气清明,
祁祁甘雨,膏泽流盈。
习习祥风,启滞异生,
禽鸟翔逸,卉木滋荣。
梁朝沉约
丽日属元巳,
年芳具在斯,
开花已匝树,
流嘤覆满枝。
陈朝江总
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北宫命箫鼓。南馆列旌麾。
绣柱擎飞阁。雕轩傍曲池。
醉鱼沉远岫。浮枣漾清漪。
落花悬度影。飞丝不碍枝。
树动丹楼出。山斜翠磴危。
礼周羽爵遍。乐阕光阴移。
唐王维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
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上巳风俗。《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在楚辞中有生动的描写,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于是兰汤、兰草便与神灵有了联系。
《后汉书·礼仪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汉代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禊》中对上巳节的由来、意义作过阐述,大意是:这种习俗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形成,朝廷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见见阳光,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除致病因素的仪式,又祈求福祉降临。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宋书礼志二》引用《韩诗》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