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重庆有哪些因山得名的地名

重庆有哪些因山得名的地名



重庆是山城,城在山上,山在城中。说到重庆,首先就会想到山。重庆吸引外地人来旅游的一张王牌,可能也是因为重庆是山城,有不同于平原城市的特点。即使如今城区不断扩展,某些城区可能比较平坦,但依然没有改变重庆这种山城的城市格局。既然是山城,由山得名的地名也就很多。

两亿多年前,现重庆这片地域还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中三迭世末期,由于江南古陆的强烈隆升,才使重庆从海底冒了出来。约一亿年前的晚白垩世的地壳运动,使重庆地域发生强烈的褶皱、撕裂,终于奠定了现而今地形构造的基本骨架。

从卫星遥感图上可以看到,重庆的地貌就像一层层被浪,一条山脉,一道凹谷。仔细看,那凹谷里还有小的山脉小的凹谷,就像大浪中的一层层小浪。除了南面的四面山、黑山之外,那浪峰似的山脉大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一条条平行线。

从东往西,主要的有巫山、七曜山、武陵山、黄草山、明月山、铜锣山、歌乐山、缙云山、巴岳山等。而重庆主城所在的锣铜山、歌乐山、缙云山都是华蓥山的余脉,都是所谓的背斜构造,也就是山梁山脉。

五岳归来不看山。有人将重庆主城区的五座山称为重庆的“五岳”:“东岳”铁山坪,“西岳”歌乐山,“北岳”缙云山,“南岳”南山,“中岳”鹅岭,也怪有意思的。正是这“五岳”,给重庆的地名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重庆老城内有所谓的“三山”,即金碧山、太阳山、第一山。金碧山在现今人民公园内,可能只是一柱石笋。宋淳佑年间,制置使余玠在此垒石建金碧台,峭壁秀削,江城一览,每清风徐过,便有流香馥郁,然四处寻找,却无草木花开,于是就成了重庆古代老八景中的“金碧流香”,山也因此得名。

太阳山在现渝海城附近,山两侧是莲花池和新民街。第一山在现今长江索道附近,那山上原来建有寺庙,叫长安寺,后来成了二十五中。这“三山”其实都是小山包包,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早已不见踪影了。

如今,重庆老城内已经没有以山来命名的街道,但诸如九尺坎、十八梯、王爷石堡、雷家坡之类地名,依然与“山”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而且,从两江上看,重庆城本来就是一座山。除了西边的通远门,从任何一个城门进城,都要爬好大一坡。朝天门原来那一大坡石梯,曾经让好多外地人爬得个脚粑手软。走进城里,也可能没有平坦大路可走,说不定还要爬坡上坎,气喘吁吁。

出了通远门,叫山的地名就接二连三来了。先是枇杷山,然后是鹅岭、双山、半山、松山、五台山、凤鸣山、狮子山、团山堡、王家大山……过了长江有黄山、汪山、蒋山、杨家山、慈母山、马鞍山、莲花山……过了嘉陵江有龙山、塔子山、石子山、玉带山、金紫山、照母山、玉峰山……

如果扩展到重庆市的三十多个区县来说,叫山的地名就更多了,没有谁能够数得清楚。仅街道乡镇这样的地名中带“山”字的就有30多个。如果加上诸如带“岗”、“岭”、“梁”、“峰”之类的,那就更多了。

平原城市也有不少以山来命名的地名,例如上海就有宝山、金山。不过,那样的山原来只是一个小土包包,如今早就没有踪影,早就名不副实。又例如北京的景山,那是挖北海时用挖出来的泥巴堆而积成的,是人造的“山”。

重庆这些山,都是实实在在的山,名正言顺,显现出重庆山城的典型特征。以枇杷山为例,虽然最高处的海拔只有345米,比朝天门江面高出不到200米,但是从南岸或江北往城里看,至今依然可以看出那山的轮廓。加上那山上是公园,树木苍翠,为高楼大厦林立的重庆城增添了许多韵味。

以山得名的地名,那地方有大有小。大的是省了,例如山西、山东,且不论。重庆境内有三个县直接以山为名:巫山、秀山、璧山。还有两个县名与山相关,一是铜梁,二是涪陵。梁本是房屋的构件,后引申为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于是有了山梁。陵是大土山,涪陵就是涪水(古代乌江称为涪水)边的“陵”(也有人认为是涪水边的陵墓)。

一座山,不管大小,往往都有相当的面积,因此,叫“山”的地方,往往不是乡镇(街道),就是街区。主城范围内叫“山”的街道,就有铁山坪、歌乐山、中梁山、南山、龙山……前面例举的那些“山”,即使没有设乡镇(街道),也可能是指一大片街区。

当然也有以“山”命名的街巷了。人们说枇杷山,既是指那座山和山上那座公园,又是指那山上山下四周的街区,包括了中一支路、纯阳洞、黄家垭口、枇杷山正街、枇杷山后街那一大片地方。至于像枇杷山正街、枇杷山后街这样以“山”命名的街巷,那就更多了。的确,以山为名的地方少了,又怎么能体现山城重庆的特点呢?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