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南禅寺介绍

南禅寺介绍



我国已发现的唐代建筑遗存共有四座,全在山西。分别为: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大殿,芮城广仁庙正殿,其中最古老的建筑是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寺庙坐落在村口土岗之上,规模不大,但是保存有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佛殿

南禅寺大殿内平梁下,有唐人墨书题字:“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证明南禅寺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距今1200多年。

按中国古建筑术语,南禅寺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建筑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天花板,也没柱子,梁架制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虽是山村小庙,但却是唐代遗珍。

大佛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伟岸壮观,雄踞于崖顶平台上。始建于唐代建中三年(782),进深与面阔各三间,略近方形。殿内没有柱子,也没有天花板,梁架制作高敞宽大而又极为简练,充分体现了我国唐代中期大型木构建筑的特色。虽经1200多年的沧桑巨变,却至今安然无恙,风韵犹存,令人不能不钦佩唐代木结构建筑水平之高超。

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原作,佛坛上的十八尊塑像,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左右是文殊、普贤菩萨,其余侍从分立两侧,从布局神态看,似乎在讲经说法。这些塑像,个个神态自然,栩栩如生,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塑像如出一辙。佛坛四周有70多座砖雕,上刻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的杰作。

寺内除主体建筑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余配殿均为明清重建。寺内残存的三只石狮子(一只高0.78米,两只高0.45米)和两块各方0.33米的雕狮角石,尽管不起眼,经专家鉴定,却都是南北朝时代的遗物。

释迦牟尼佛居于中心的位置,结跏趺端坐于莲台之上,绛红色的背光之上镶满瑞物,施说法印,体态丰满圆润,面容慈祥,眼神柔和向下注视前方,与来访者形成交流,还有浓郁的宝蓝色头发,是一件信念坚定、观念宏伟、使人感动的作品。

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虔敬的修行者,曾与他有过深奥的对话。骑狮的文殊、坐像的普贤菩萨分列两旁,带着侍从和信众赶来恭听。

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凝神注目,显得虔诚而恭谨,好似要把佛说全记在心上;胁侍菩萨戴璎珞,约宝环,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闻,心似有思;护法天王,威武健壮,一边张目观察外界,一边侧耳倾听圣言。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15尊塑像布满佛坛。

这些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一个个栩栩如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给人以实感和动感。

唐代的塑像从初期着重表现力量以及凝重、沉郁的神态,逐渐过渡到崇尚现实的美学原则,构成了一种朦胧含蓄的美感,同时又通过其恬静的神情,表现出怜悯、关怀世间的情怀。在姿态上,唐朝的雕刻家则专心致力于体积和动态的表现,身体扭动呈S型,体态丰满,身躯壮硕。这一点,在左右两侧的护法天王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胯部带动身体朝一侧扭动,夸张有度,宛如两位释放天性的舞者。

寺内,须弥座下有唐代砖雕,石塔与石狮。这些塑像,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五台山保存的唐代砖雕艺术的杰作。

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

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809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