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街名、地名,追根溯源,总是有其来历的。重庆渝中区境内有人和门、人和湾,还有两条人和街,名姓几乎相同,令人颇生疑惑,究竟是因城门得街名,还是因街名而命城门名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重庆渝中区境内有人和门、人和湾,还有两条人和街,名姓几乎相同,令人颇生疑惑,究竟是因城门得街名,还是因街名而命城门名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地处嘉陵江边的人和街,东北接北区路、大溪沟、人民路,西南连枣子岚垭正街,整条长街约为1.26公里。上世纪之初,重庆富商刘子如在这里办起了一所孤儿院,以后人口渐多形成街道,无名街道借孤儿院大号,初名“孤儿院街”。办孤儿院是善举,居住在这条街上的大都非孤儿,街名听起来总不悦耳顺心。1946年,当局依顺民意,将孤儿院街改名叫“人和街”,一直沿用至今。这街虽名“人和街”,与十七门中的人和门毫不相干。
人和门,居太平门与储奇门之间,出双巷子南口对面的堡坎,那就是人和门旧址。人和门面向长江,门宽近三米,呈圆形拱卷,有城门的形制却常年不开。门内转东有条街名“人和湾”,城外原来还有条“人和街”,显而易见,都是因“人和门”而得名。
不高大、不险峻,看似很平常的人和门,也许是道闭门的缘故,确实一点也不显张扬之貌,也无多少名胜致景。或许正是如此,那首流传里巷的《重庆歌》里,无奈之下只好勉强凑句:“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人和门旁有县衙、府署、总爷是知府大人还是县大老爷?语焉不详,含混模糊,弄得今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细究起来,人和门处的邮局巷、人和湾这两条街巷,旧时还是很有些名气的,娓娓道来,龙门阵多,亦还饶有些轶闻趣事。
邮局巷,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条通仄狭长的简陋小巷,简直贫陋得像陈迹古董一般。但是切不可小觑,百年前,这里曾热闹非凡过,也曾耀眼辉煌过。清朝光绪二十三年一月十九日,即公元1897年2月20日这天,四川省第一家官办邮政局重庆大清邮政官局在这条街巷里诞生了,由此揭开了重庆近代邮局的序幕。原本无名的街巷,因之得名“邮局巷”。
人和湾与邮局巷相比,依然毫不逊色。1906年,渝城绅商刘沛膏、赵资生、尹德均等人共同集资,在人和湾安装蒸汽发电机一台,发电100千瓦供家庭照明,渝城电灯,家庭民用,由此而发端兴起。同年,重庆商会筹办的“烛川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重庆公用电灯事业从此开始起步。
名为电灯公司的“烛川”,发电量实在太少,仅供人和门、太平门、白象街、新丰街一带的豪门富商享用,老百姓只能看看稀奇。因电力不足,灯光微弱,时明时暗,有好事文人拟打油幽默道:“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电灯一亮了,好似红头绳”。
轶闻谈罢,言归正传。回头再来说说人和门。明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当年筑石头城,在这里设了道闭门起名“人和”,是颇有深意的。有人却偏偏要将“人和门”写成“仁和门”。这种谬谈,早已有之,上世纪文人墨客笔下及《重庆城区街道图》里,标注的就是“仁和门”。其实,这是大错。
细查文献史籍,展开清乾隆《巴县志》和《重庆古城图》,史志及古城图中,均清楚明白标示的是“人和门”,何来“仁和门”之有?
太平门、太安门,面朝长江,一字排开,城内是府署、县衙、官衙及渝城米粮仓重地。为祈吉祥,为祷平安,或许,世道平安,天地佑护,百姓祥和,这才是守城据险的根本吧!于是,太安门、太平门之后的这道城门,便有了一吉祥动听的名儿——人和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