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派(黄教)是中国藏传佛教宗派。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名。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创教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
格鲁派产生于15世纪初。一般认为,明永乐七年(1409年)甘丹寺的建造,标志该教派的正式形成。它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出现的教派,因护法王固始汗推翻噶举派藏巴汗而成为最大的一个教派。
宗喀巴曾师从14世纪西藏各大教派如萨迦、噶举等,他针对藏传佛教中当时僧纪废弛、寺院生活腐化,而倡导宗教改革,提出僧人严格持戒、不事农作、独身不娶,并加强僧院制度管理。关于修持,他主张显密并重,先显后密,强调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于解脱。
其《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与阿底峡《菩提道灯论》在旨趣上一脉相承。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显示其权威地位。
同年建甘丹寺为驻寺,故该派亦称甘丹派。以后该派又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诸大寺,势力日渐扩张。1542年,该派以索南嘉措为二世达赖的转世,活佛转世制度在格鲁派中自此确立。16世纪索南嘉措受明廷册封。
达赖喇嘛(前藏)、班禅额尔德尼(后藏)、章嘉呼图克图(内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外蒙古)
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这三座寺院位于拉萨附近,合称拉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位于后藏的日喀则),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附近),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
该派重视僧人学经﹐有系统的学经制度。先显后密,循序渐进,
学不躐等;所学经论及考核﹑升迁等规定自成体系。学经僧人须学显宗五部大论:《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学完即可通过格西学位考试。凡考取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系统的第一等格西,再入举堆札仓或举麦札仓研习密宗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经过逐级的职位升迁,可升任甘丹墀巴。
为了不浪费时光,就应思维,人生寿命无常,刹那即过,何时将死,不能预知,既知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就应珍惜时间,勤奋苦学,克实求证。
今生不能解脱,死后仍堕轮回。六道之中生于地狱饿鬼之趣,苦不堪言,要解脱恶道之苦,只有依三宝求其救度,故要皈依三宝。
为求后世利乐,不以皈依只靠三宝便为满足,尚须勤行业果取舍。佛教是因果论,种因必有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若畏恶果,故应广大修善。
何为大乘之门,即波罗蜜多乘和蜜乘。
在密教方面,噶当虽有密法,但未广传。大师阐发密乘精要意义,提出许多实修方便。由于无上瑜伽方面对幻身光明的修法提出不共教授,造《密宗道次第》对学习密教的过程,详作规定,特别是规定无论显教、密乘均须按规遵守律戒,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风规,奠定了格鲁派的基础。
在见地方面,大师得萨迦派僧仁达瓦的帮助,通达了中观应成派见。藏传佛教教派除格鲁派外,还有宁玛、噶举、萨迦、觉囊等诸派承认世俗性空、真如本性、如来藏属胜义不空、胜义有论。大师提出应成派见,认为无论胜义、世俗皆是由分别心假名安立,除假名外皆非实有,成立毕竟空说。格鲁派本着中观应成派立论提出了与其他派别不同的八点作为本派特点:
⑴不许有阿赖耶识。
⑵不许有自证。
⑶在胜义虽不可得,在世俗中施设外境是有,不破外境。
⑷立敌共许所依法,不必言陈尽同,故不取自立之因而立量,随顺他宗说应成语,亦成正比量。
⑸三乘各自资粮道中即生一切法无自性见,各自得圣道即已是一分证二无我。
⑹执谛实以三毒一分为性,非所知障而为烦恼障。故执实属烦恼障。
⑺灭法待因而生,故是有法。
⑻因灭法有故,过未二者非有为非无为,成就是实(一般承认灭法是无为)。
⑼格鲁派认为成佛证涅盘即证诸法法性、空性,为胜义谛;宁玛、噶举、萨迦、觉囊认为成佛为见佛性、见自心本性、本有,为胜义谛。在世俗谛上各派均同为缘起性空论,在胜义谛上则两种观上尖锐地对立,一主空,一主有。这空有这争在印度也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本来,说“空”是佛说的,说“有”也是佛说的,各有经论作为根据,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在早期他说的四法印:苦、无我、无常、不净,在涅盘时又一反前说,说常、乐、我、净。可见既同为佛说,即应皆是佛教而非外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龙树在前,无着在后,其间相隔一二百年。既有龙树的空宗,何以又来无着的有宗?空、有二宗,号称二大车乘,可见二宗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就是结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