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港台武侠小说的发展阶段

港台武侠小说的发展阶段



所谓的“新武侠”时期或者大武侠时代,于20世纪50年代,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指新文化运动后,武侠小说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白话创作后新一种的文学样式。

这个时代名家辈出,梁羽生为开端,金庸为高潮,温瑞安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龙、梁羽生还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

此时武侠中“侠”的定义,梁羽生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属统治阶级的鹰犬,新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侠指的是正义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侠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此时武侠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小说的剑仙斗法、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仇杀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着重人物性格描写,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剔除了旧武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迹严格限制在“人体潜能”的范围内。

新武侠的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屈从于商业需要,稗出赘附,故事套路化。

第一时期,梁金时期

梁羽生在1954年发表的《龙虎斗京华》,以口语写作,所述史实,所绘山川,均经严格考据,人生性格与心理活动刻划入微,文笔细腻而有文采,旧武侠小说难以与其比肩,从此奠定声名,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动之作。

梁羽生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他的小说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开始写《七剑下天山》。

梁羽生一直写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武当一剑》初刊于1980年5月9日的《大公报》上,完结于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塞外奇侠传》、《龙虎斗京华》、《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作于1955年中。《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射雕”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认的经典名著。

金庸用十七年写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又用十年把这十五部小说全部重新修订了一遍。金庸写作至1972年文革未结束封笔。

金庸小说继承古典武侠小说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公认的盟主,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其作品艺术成就之高、影响力之大,至今无人能与其比肩。

第二时期,古龙时期

古龙1960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苍穹神剑》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剑录》等声名鹊起。

1965至1966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

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

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突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耀眼;但后期求新求变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

第三时期,温黄时期

温瑞安,1973年作《四大名捕会京师》,1981年作《神州奇侠》、《血河车》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继封笔,1985年古龙去世之后,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

出于“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19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现代派武侠”,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曹正文在1989年将其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1989年黄易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90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

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双龙传等作品。黄易的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让人叹为观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写上显得过于草率,说服力不足。

另外,黄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个历史大时代,而不是将历史作为背景。这是其优点,但也受到了历史的限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778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