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牙商究竟是做什么的

牙商究竟是做什么的



“牙商”也叫“牙客”,简单讲,就是靠“伶牙俐齿”谋生的商者。

(一)“牙商”是干什么的?

近似地对比今天的概念,可以把“牙商”大致理解为“中间商”、“中介”、“掮客”,俗称“吃拼缝儿的”。某种意义上,当下最红火的“电商平台”,可以算是“牙商”的“云端”电子化“互联网+”的“升级版”。

从传统商业的角度看,“牙商”没有“货”,更不是“用户”,甚至也不是“倒买倒卖”者。在古代,几乎知晓这个行当的所有群体,包括“带货”的“行商”和“售货”的“坐商”,都会认为他们的“全部”,就只是三寸不烂之舌和一口“伶牙俐齿”。

为什么不叫“舌商”、“口商”,而叫“牙商”呢?

因为“牙”比较硬。就是说,在谓为“普遍”的认识中,抛开“立场”、“道德”等等之后,“牙商”及其群落,还是满厉害、不那么好惹的。事实上,在古代,能做成“牙商”的人,也的确很不简单;其中不乏文武全才之辈,当然,也必然有着“与生俱来”的“恶”。

在“恶”的问题上,跟今天的“中介”相比,古时候的“牙商”,是比较凸显的。所以,在其群落中,也的确存在着“恶人”和“恶行”。

“牙商”的“业务范围”,通常并不包括今天最高价值的“房地产”,主要涉及的还是“物资”之类,包括紧缺物资。

“牙商”的“活动范围”很大,交际广泛。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产需勾连”,越是地域跨度大的“产需”,他们越容易从“勾连”中赚取更加丰厚的利润。这个跟今天是很相像的。

今天,我们会明确意识到,“中间商”、“中介”们赚取价差、巨大价差的“底气”、“资源”,来自他们对产销双方需求的了解、研判、前瞻和协调,这需要大量信息及其梳理、分析,需要娴熟甚至是高超的沟通技巧,还需要对相关业务不同地域政策及其漏洞的透彻了解……这还都只是“大面上”的“标配”,再加上各个层面、环节的“个性化”,放在交通不发达、基本谈不到“通讯”的古代,断然不是轻而易举的!可以说——很难!

(二)“牙商”之“能”与“恶”

做“牙商”,并不简单,至少须得具备3大基本质素:

1.一副好口齿——要么怎么说是“牙商”呢,肯定都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会“忽悠”;不然,生意从何而来。

2.一盘好算计——牙商获利,靠的是“规模”,玩的是价差,算计不精细、不周全,肯定玩不转。不仅要把自己的账算清楚,还得“帮”着“两头儿”把账都算清楚——“两头”都不是老实巴交的“生产者”,想“摆平”,不算得人家心服口服,是不行滴!

3.一腔好见识——牙商之所以能两头获利,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须得有比“两头”都更广博的见识,才有可能“吃定”;要是没有“过人”的见识,甚至比“两头”还要孤陋寡闻,肯定没的玩!

基本质素以外,牙商还得“有江湖”、善交际、机灵应变、能屈能伸。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可见,能做成“牙商”的,都是“能人”。但这种“能”,在封建的农业社会,并不被主流看好,甚至会被认为“不务正业”、“顽劣”。

做“牙商”的“能人”,出身、基底,形形色色,但通常不会来自“书香门第”和专注的生产者家庭。他们中的一大部分,是“世家”;也有一些是“失势”的“吏”和失去“生产资料”的“货殖商人”;还有些是“江湖人”,其中不乏“金盆洗手”的江洋大盗。

这样的复杂构成之下,这个群体,确实比较鱼龙混杂、黑白难辨。

兵不血刃、空手套白狼快速“发迹”以至于可能“富可敌国”的牙商,不仅会被“主流社会”视为“形同盗匪”,也会被“货殖”商人妒恨、提防、算计。要想干得安全,他们不单要像所有商人那样笑呵呵亲热热,还得“强”、“硬”、“狠”。

他们没有“原告资格”,相关生意和安全,只能靠自己。因而,他们会集结成类似“行会”的“互助”性质的组织,抱团取暖。这个组织,叫做“牙行”。

如前述,“牙商”的“成分构成”很复杂,故而,“牙行”也就难免混沌、邪佞。相当一部分牙商,会染指“违禁”的生意类别,甚至走私。比如:贩卖私盐。自古以来,“盐帮”都跟“牙行”脱不开干系。

为牟利,牙商不仅可能“踩线”以至“越界”,更有甚者,还可能这边买通官员、官府,那边勾结匪盗、游侠。“生意”和“是非”必须要他们选择其一的话,九成九,他们会选择前者。

顺带说说,有两种买卖,牙商会介入比较深,甚至会真金白银地“投资”、站上“主导”位置。一是“原药”(中草药原料)的“集购分销”,二是“罚没品”的转卖变现。前者因存在相当的“专业性”而具有其他“实货”都很难比拟的巨大利润空间;后者既是高额获利的“偶然机遇”,更是“白手套”式的勾连官家的“营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