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齐威王即位,为革新政治,选贤任能,广开言路,进一步扩建了稷下学宫。齐宣王时期,采取了更加开明的政策,“趋士”、“贵士”、“好士”,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达到顶峰(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就和齐宣王有关)。齐宣王对稷下学宫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除了官学黄老道家外、儒、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稷下学宫达到鼎盛。世称“百家争鸣”。对此,司马光在《稷下赋》中说:“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然而,齐闵王后期,不听谏言,邹衍很快离开齐国去了燕国,随后,齐几乎为燕将乐毅攻灭。齐襄王时期,齐国重建,虽然努力发展稷下学宫,但是稷下学宫仍然没有能够恢复到鼎盛时期的面貌。
至齐襄王的儿子齐王建即位,稷下学宫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随着齐的灭亡而消失。
①稷下学宫是一所由齐国官家出资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从其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
②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的性质。
③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的特点:
①学术自由,表现在——稷下学宫“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的独立和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表现在——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
②待遇优厚,包括给予“不治而议论”的政治待遇及优厚的物质待遇。
秦朝设有七十员博士官的制度,据说是沿用了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而且,秦的著名博士叔孙通(为汉朝制订朝礼,朝礼制定后,刘邦曾经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就号称“稷下生”。
稷下学宫本身有很多功能:其成员即可以充当政府的智囊团,又著书立说进行学术研究,由于广收门徒,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是一所非常成功的大学。战国时期,三晋纷乱,楚则保守落后,秦虽是新兴,文化未盛,齐几乎始终领导文化潮流。
而中国自秦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差不多都能从稷下找到源头。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学,基本上是孟、荀两派理论的交替使用;再如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在中国盛行,并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此外还有在汉朝早年流行的黄老思想。
在中国几千年历时中,稷下学宫学术氛围之浓厚,思想之自由,成果之丰硕,都是独一无二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