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就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然而,《陋室铭》中的陋室在哪?
答案是:安徽和县——就在和县县城内的一座公园内,名为“陋室公园”。从汽车站搭5元人力车到公园,也不过两里路。进了公园,不到100米,就能看见一尊塑像,不用说,这就是刘禹锡塑像了。
公元824年,也就是距今1181年,刘禹锡再贬和州刺史。他21岁考上进士后,曾官拜监察御史,仕途如日中天。和历代文人们一样,都在年轻气盛之时,发表“不当”言论,不合当权者“口味”,被遭无情贬谪,刘禹锡就是这样,先后贬到朗州、播州、连州、夔州、和州等。
刘禹锡为中唐时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是流传最广的诗人之一。如《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题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
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正堂一间和侧面两间,一间房,也就七、八平方,这在当时的条件来说,也算可以了。刘禹锡在和州,时间不过两年,但政声仍在,清正廉洁,正当做人,与他的《陋室铭》一样,受到了当地人的赞扬传颂。
“陋室”古迹历经千年风雨,几经修缮,才有现在模样。笔者看到,门口一带是广场,碧草茵茵,真有《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味道。
一种情怀,忧国忧民忧社稷;三间陋室,写信写帖写文章,自由自在,何陋之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