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统一局面的完全诞生,强大的汉王室在饮食方面比秦朝更进一步了。那么,汉朝时人们都是吃什么呢?
传统上来说,对于汉代以及之前的主食有“五谷”的说法,也就是稻麦黍粟豆(菽),实际上到汉代的时候,五谷的说法已经变成了一种泛称,常见的主食并不止五种。文献和考古中发现的汉代主食,主要有这么几样:
粟,也就是今天北方人称的小米。是汉代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甚至也被当做口粮的代称:“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盐铁论》)。甚至入粟都可以拜爵,可见其地位。
麦,主要包括今天所说的小麦、大麦。小麦在汉代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属于主食作物中的新兴势力,在汉代的关中地区获得了大规模的推广,其种植的范围也扩大到南方。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就出土过大麦、小麦的实物。
稻,也就是今天讲的水稻。汉代主要是淮河以南地区的主食,有“饭稻羹鱼”的说法。在北方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有种植,而当时最南边的交趾一带,甚至可以达到一年两熟。
菽和黍。菽是大豆,黍是黄米。这两种放在一起说,主要是因为这是两种到汉代已经逐渐退出主食序列的作物。大豆在汉代已经成为贫民阶层才会食用的作物,有钱人一般是不用的。有“民有糟糠菽粟不接口”的说法。而黄米的种植面积在汉代也是进一步的减少,不过因为其耐寒耐旱,在西北苦寒的地方还有些种植。
此外,还有些地域性的主食,比如西南四川一带,有芋头种植;岭南一带种植甘薯。不过这个甘薯和今天的“红薯”“地瓜”可能不是一种东西。今天的红薯是明代从美洲传过来的。汉代文献中有“甘薯似芋”(《齐民要术》)的说法,又说“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专食以当谷米”,估计也是一种食用块状茎的作物。
副食主要是菜、肉、蛋、水果之类了。
首先是菜。以现代生物学分类来说,汉代除了茄果类蔬菜(包括番茄、茄子、辣椒)外,其他种类的蔬菜都有。我们今天常吃的葱、蒜、韭菜、各类瓜、豆、芋头、水生的如莲藕、蒲菜以及蘑菇木耳等菌类等等。
至于肉类和蛋类,当时有与五谷对称的“六畜”之说,即马牛羊猪犬鸡六种。不过这六种动物并不都是用来吃的,比如马主要是军用,汉武帝和匈奴开仗,甚至要鼓励民间养马。而牛是大型的耕作用牲畜,随便杀牛甚至是犯法的。从食用角度来说,当时最普遍的还是猪和鸡。甚至当时形容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时,都用“二母彘,五鸡”作为标准。
至于汉代的水果,种类也有不少。除了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李、梨、枣、杏等之外,汉代新出现的有葡萄、枇杷、核桃、杨梅、荔枝等等。大部分新的品种都是岭南的亚热带作物,以及西北地区的物种。这与汉代版图扩大以及与西北游牧民族相爱相杀有密切关系。
说到怎么吃,首先就得有做饭的地方,也就是今天说的厨房,汉代一般叫“厨”。
汉代的厨房,如果是一层的院子,则一般位于前院。如果是楼房,则一般位于底层。这恐怕是考虑出入方便。
从出土的房屋模型来看,汉代的厨房一般面积接近起居室,高度也比较高。前者主要是因为除了做饭,汉代的厨房还承担了一部分储藏室的作用,后者主要是为了通风方便。
除了自家的厨房之外,汉代尤其是城市中还遍布各种饭店酒馆。当时的饭店酒馆一般就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厨房比一般人家大的多,设施也更完善。
汉代厨房最主要的设施就是井和灶。出土的房屋模型中,厨房的附近,一般都有水井,当是为了洗涤方便。汉代的灶的形制很多,不同地区差别也比较大。以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长方形的灶,火眼从西汉时候的一个,逐步发展到东汉时期的两三个。而关中地区则主要用马蹄形的灶台。
除了灶台之外,汉代的厨房里还有各类器具。如盛装用的缶、盆、缸等;清洁用的帚;切制食物用的刀、俎;烹调用的釜、鼎、甑等,平民家庭用陶制的,富贵之家用青铜等金属器皿。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