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其中男性的道士称为“乾道”,也称羽士、真人、神仙、道人、羽流、羽衣、紫阳、方士、黄冠、先生、希夷等,尊称为道长。女性曰“坤道”,别称女冠。
他们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礼仪,接受各种戒律,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道士作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又要以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吸引教众,布道传教,为其宗教尽职尽力,同时圆满自己的修行。道士比之佛教僧侣更多了一分潇洒的气质。从而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角色。
道士作为一种宗教角色,是随着道教的产生而出现的。没有道教之前称之为方士;从道教发展的历史景观,便不会看清道士的宗教面目。所以,我们先简要地介绍一下道教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概况,以及道土是如何随着这一过程而诞生和他们的宗教信仰的特点。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初步形成于上古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年)时期,正式建立于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陵(34年—156年)立教,以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道教”这个词在中国古籍中出现的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们都将自己所讲的思想学说称之为“道”,如关于治理天下的叫“治国之道”,关于个人道德修养的叫“修身之道”。如果用这些学说主张去教育别人,便叫做“道教”,如《墨子》一书中就有“先王之道教”、“儒者以为道教”的说法。但是,这里的“道教”与后来的作为宗教名称的“道教”关系密切。作为宗教名称的道教,首见于《老子想尔注》,《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近代世界也有着不可小窥的影响性。
许地山在考察道教产生过程后指出:“道与方术预备了道教的实行方面,老庄哲学预备了道教的思想根鹏。到三张三葛出世,道教便建立成为具体的宗教。”明确地指出了道教产生与原始巫之风、神仙方术、道家哲学的密切关系。事实上,道教的创立与谶纬神学、黄老思想也有密切的关系。总之,道教和道士的诞生是多种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及相应的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极为复杂的结果。上古时期,人们对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先甚为崇敬,视为神灵,对它们进行祭祀和祈祷,形成了原始宗教和巫术。
巫就是在这种鬼神信仰的氛围中产生的专门从事交通鬼神、传达神意而为民祈福禳灾的宗教职业者,在远古部落社会,政祭本是合一,国家大事便先由大巫事先卜筮以向天帝请求解疑答惑。(大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掌国家祭祀。在上古乃至商代,巫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轩辕黄帝出战之时,都要请巫咸作筮。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行。
典型的神权统治时期。)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巫在政治生活、民众生活中仍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上古时期原始宗教和民间巫术中的鬼神信仰思想以及相应的一系列仪式,比如上古祭祀中的“斋”、“醮”(jiào叫)仪式,以及天神、地祗、人鬼等观念等,后来基本上都为道教、道士所完整的吸收、继承。
后世道教神灵系统的建构和道教法事活动中对斋醮、符篆和其它祈禳术,以及道士的修炼方术等,都从巫史文化、鬼神信仰、民俗传统、方技术数,以及黄老之学、易学、诸子中的儒家、墨家、道家、岐黄、阴阳、神仙等学说中接受了许多现成的东西,以致人们可以从道士身上看到一些上古巫觋的遗风流韵。因此,道教的创立产生与上古时期的各种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有着十分密切的文化亲缘关系。
神仙观念的起源亦甚为久远,洪荒时代有之,直至战国时期,已广为流布,深入人心,不死、升天成为当时帝王与贵族仰幕和追求的共同目标。所谓神仙方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鼓吹和传授长生成仙之术的术士。这些方士千万百计地搜求和行使奇方异术,来满足一些人长生不死的愿望,以便得宠于贵族,诸侯,帝王们。
秦始皇和汉武帝就十分宠信神仙方术,网罗了不少方士在身边;来帮助他们实现长生成仙的梦想;方士们所行使的方术很多,诸如炼丹采药、服食养生、祭祀鬼神、祈禳禁咒以及祠灶、谷道、侯神、望气、导引、烧炼、却老方、按摩方等,无所不用其极,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炼丹采药。由于这些神仙方术还非常零散,不成系气候,为了更加扩大其影响,一些方士便利用战国时齐人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他们的方术,形成了所谓方仙道,而这些方士便被称为神仙家。
方仙道对道教的创立产生了最为有力的影响,方士们的神仙信仰和求仙之术逐渐被道士们所取其精华的吸收。所以,道士们所奉行的修炼方术实际上就是由神仙方术影响变异,而道士则是方士的复杂版本的最终进化。在汉代,方士之称与道士之称通用,这固然表明一种混淆,但也更表明道教、道士与神仙方术、神仙家之间的非常密切的吸收同化的关系。
在道教的形成过程中,汉代的黄老道也起了极大的作用。黄老学说本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稷下道家学者的一种思想学说,其特点是主张清静无为,尊轩辕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汉初文、景时期以黄老清静无为之术治天下;一时黄老思想盛行,学者蜂起,其中亦包括许多神仙方士。
由于黄老思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秘主义的色彩,而这些治黄老之学的神仙方士们又以神仙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解释黄老学说,便使得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方仙道合流,逐渐形成了以敬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成为道教的前身。
除此而外,儒家、墨家以及佛家的思想也受到了道教相当大的影响。道教在创始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亦作了一些吸收,儒教吸收了经汉代道家以图谶观点和阴阳五行学说改造过了的儒家经学思想,如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中便有强调忠孝仁义、讲求阴阳灾异的内容。
另外,墨家天志明鬼和民众之道的主张也为道教的创立开辟了以神道设教的蹊径,而墨家的尚侠精神也融入了那些创设道教的先驱及一些高道的心理结构之中,而且在时代的变迁中,在戒律礼仪方面也受到了道教的影响,成立都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