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冢
疑冢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
正平只有坟三尺,千古安眠鹦鹉洲。
历代咏墓之诗甚夥,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写对前贤的仰慕或同情,如咏诸葛亮、陈琳、林逋、岳飞墓的诗;另一类表达对暴君庸主、奸佞小人的讽刺和鞭挞,如咏隋炀帝陵、魏忠贤衣冠墓的诗。介于这两类之间者,还有一类是以两人之墓作比,发表评论,或寄感慨,或寓褒贬。如许浑《途经秦始皇墓》,题中只标“秦始皇”,诗的末两句却写道:“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以汉文帝的霸陵作比,写行人只拜汉文帝陵而不拜秦皇墓,寓褒贬之意。陆次云这首《疑冢》与之同一机杼,写的是曹操的墓,但后两句却写了祢衡的墓,两相对比,发人深省。
据明陶宗仪《辍耕录》记载:“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疑冢就是假墓,是为防仇人发掘而造的(防盗尚在其次)。诗的前两句即据《辍耕录》所记而写。“累累”,一座连着一座,言疑冢之多。造假墓至于七十二座,诚不可谓不多。“如山”,状冢之高。冢之多,是为了使人疑莫能辨;冢之高,也是为了使之符合死者身份,使人相信是真的墓。寥寥十四字,曹操对死后被掘墓鞭尸的恐惧,已披露无遗。
三、四句用祢衡墓作比。祢衡,字正平,东汉文士。他多才善辩,气刚傲物。建安初年,孔融曾荐之于曹操,曹操要见他,他称狂不往,激怒了曹操。曹操欲杀之,又怕人家说自己不能容才,就把祢衡送到刘表处,终为黄祖所杀,葬于武昌城南沙洲之上。因为祢衡曾作《鹦鹉赋》,后人遂名其地为鹦鹉洲。
第三句即以祢衡只有一座真的墓,而且高仅三尺,与曹操多达七十二座而且高如山丘的疑冢形成强烈的对比。第四句“千古安眠”,更为一、二两句补上了一笔:曹操死后也永远不得安宁!如果说,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写出了生前的祢衡对曹操的傲视(据李榕村说),那么这两句则简直写出了死后的祢衡对曹操的冷嘲了。这里,诗人特意以被曹操借刀杀害的祢衡来作反衬,实际上也点明了曹氏设置疑冢之用心良苦,并不是没有缘故的。
清人张维屏指出,陆次云此诗及另一首咏坑儒的诗,“均十余字耳,能使秦皇、汉武为之短气。”沈德潜则评此诗云:“大为文人吐气。”这两句评语,确实说出了诗人一褒一贬的深意所在。
陆次云,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初前后在世。字云士,号北墅,浙江钱塘人。监生,考授州判。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落选。次年出任河南郏县知县,以父丧归。复起知江苏江阴县,有善政,载酒征歌,风雅好客,一时名士至者必过访燕集。因曾官江阴知县,江阴或称澄江,有集名《澄江集》,是为记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