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经》,西汉末年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
扬雄撰《太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
《太玄经》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汉代扬雄编撰。扬雄撰《太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
《新唐书·艺文志》作十二卷,《文献通考》作十卷。其书模仿《周易》体裁而成。分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以模仿《周易》之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其赞辞,相当于《周易》之爻辞。《周易》有《彖传》、《象传》等“十翼”。作补充说明,《太玄经》亦作《玄冲》、《玄摛》等十篇做补充说明。“玄”,如字形,意为螺旋式“轮回”,是自然规律的形态一般性构架。源出《老子》“玄之又玄”。
《太玄经》以“玄”为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阴阳三家思想,成为儒家、道家及阴阳家之混合体。扬雄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及天文历法知识,以占卜之形式,描绘了一个世界图示。提出“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质干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观点。《太玄经》含有一些辩证法观点,对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等对立统一关系及其相互转化情况均坐了阐述。认为事物皆按九个阶段发展,在每一首“九赞”中,皆力求写出事物由萌芽、发展、旺盛到衰弱以至消亡的演变过程。东汉宋衷及三国吴人陆绩曾为《太玄经》作注。晋人范望又删定二家之注,并自注赞文。另有北宋司马光《太玄经集注》、清人陈本礼《太玄阐秘》等。
《太玄经》·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汉扬雄撰,晋范望注。《汉书·艺文志》称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其本传则称《太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赞,分为三卷,曰一、二、三与太初历相应。又称有首、冲、错、测、摛、莹、数、文、掜、图、告十一篇,皆以解剥元体,离散其文,章句尚不存焉。与《艺文志》十九篇之说已相违异。
桓谭《新论》则称《太玄经》三篇,传十二篇,合之乃十五篇,较本传又多一篇。案阮孝绪称《太玄经》九卷,雄自作《章句》,《隋志》亦载雄《太玄经章句》九卷,疑《汉志》所云十九篇,乃合其章句言之。今章句已佚,故篇数有异。至桓谭《新论》则世无传本,惟诸书递相援引,或讹十一为十二耳。以今本校之,其篇名、篇数一一与本传皆合,固未尝有脱佚也。注其书者,自汉以来,惟宋衷、陆绩最著。至晋范望,乃因二家之注,勒为一编。
雄书本拟《易》而作,以家准卦,以首准彖;以赞准爻,以测准象,以文准文言,以摛、莹、掜、图、告准系词,以数准说卦,以冲准序卦,以错准杂卦,全仿《周易》。古本经传各自为篇,望作注时,析玄首一篇分冠八十一家之前,析玄测一篇分系七百二十九赞之下,始变其旧,至今仍之。其书《唐·艺文志》作十二卷,《文献通考》则作十卷,均名曰《太玄经注》。
此本十卷,与《通考》合,而卷端标题则称晋范望字叔明解赞。考玄测第一条下有附注曰:此是宋、陆二家所注,即非范望注也。盖范望采此注意,自经解赞,儒有近习,罔知本末,妄将此注升於测曰之上,以杂范注,混乱义训。今依范望正本,移於测曰之下,免误学者。已下七百二十九测注并同云云。考望自序,亦称因陆君为本,录宋所长,捐其所短,并首一卷本经之上,散测一卷注文之中,训理其义,以测为据。然则望所自注,特其赞词。其他文则酌取二家之旧,故独以解赞为文。
今概称望注,要其终而目之耳。卷端列陆绩《述玄》一篇,据陈振孙《书录解题》为范本所旧有。又列王涯《说玄》五篇,又列《释文》一卷,则不知何人附入。其太玄图旁、范望序末及玄首、玄测之首尾,凡附记九条,卷末又有一跋,均不署名氏。考序后附记,称近时林瑀。瑀与贾昌朝同时,则此九条当出北宋人手。又王涯《说玄》之末附题一行云,右迪功郎充两浙东路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张实校勘,则附记或出於实欤?其释文一卷亦不著名氏。考郑樵《通志·太玄经释文》一卷亦林瑀撰。疑实刊是书时,并以涯之说、瑀之释文冠於编首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