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夫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打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候(时间)。现在只有电影或电视里才有。有的地方有提醒人们防火、防盗的人,与更夫的工作类似。
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就曾经是打更的,可他却培养出孙中山这样杰出的人物。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里,至今还保存着其父打更的物品,不由让人引发多少打更的思绪。
在解放前,还算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一般城市都少有钟表,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打更也就成一门古老的职业。
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晚上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大大丰富起来,钟表也已得到普及,人们掌握时间比打更可精确多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但有些人仍然怀念打更时代那种平静淡然的生活。每每听到打更声,就有时间流转,景色依旧,物是人非的感觉。磁器口古镇就是这样一个保留了传统打更文化的地方。听说许多人更是慕名而来,专门夜游磁器口,听听打更声哩。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先说“更”。古代中国人民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祝福》结尾段写道:“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这“五更将近的时候”,就是将近早上3点钟的时候。
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