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通过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揭示出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教训,其中也渗透了剧作家白朴在金元更易之间的乱离身世之感和山川满目之恨。 在剧中,白朴虽然也花费笔墨描写杨贵妃与唐明皇缠绵悱侧的爱情,但更多则是借这出悲剧揭示人生变幻无常的深意。
《梧桐雨》写的是一出爱情悲剧,然而又不仅仅只是一出爱情悲剧,在白朴笔下李、杨二人既是这一悲剧的受害者,同时又是这一悲剧的制造者。这正是该剧不同于一般爱情戏的地方,李,杨爱情的悲剧性结局是由二人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唐明皇可以为所欲为,赦免安禄山已透露出他的颟顸昏愦,而与杨贵妃整日沉溺于歌舞之中,置社稷黎民于不顾,纵情声色,更为这一爱情悲剧埋下导火线,叛乱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剧本就是这样把李。杨之间的爱情置于广阔的政治历史背景之下来表现的。叛乱之前,二人坠入异乎寻常的温柔之乡,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真乃帝王家所罕有。然而兵变一至,生死关口,七夕蜜誓立即烟消云散,杨贵妃首先为这一爱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即便是苟且保全了性命的唐明皇同样也要为此付出代价,那便是平叛后失去了帝位的他,不得不独自品尝咀嚼难以忍耐的孤寂与悔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更大的代价,因为它无法逃避。无可解脱而又无时无处不在。这种对心灵的折磨其实已不仅限于对爱妃之死的追悔,往昔的爱情只不过是他过去美好的帝王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象征,杨贵妃与他的地位。权力。尊严等密切相关。因此,对杨贵妃的追悼同时也就意味着对已逝去的那曾属于自己的一切的怀恋,爱情与政治便这样拴到了一块。
人物形象
白朴在这一出悲剧中塑造了昏庸无道、荒淫无度却痴情专一的帝王形象,在批判他误国误民,致使战乱纷争百姓颠沛流离的同时,却也同情其遭遇。对唐明皇复杂的性格,白朴并没有一味批判或一味美化,而是将一切留给观众评述。
反观杨玉环,第一折一出场她就表白自己对安禄山的思念,但转眼间又向唐明皇邀宠。她的海誓山盟中有几分真意,人们不得而知。白朴虽然同情她身在后宫,情非得已,不得不为了迎合喜新厌旧的帝王争欢邀宠,但对于她难耐宫廷寂寞与他人私通的行为仍持批判态度。
语言
《梧桐雨》的语言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白朴是长于情词的文彩派作家,剧中富丽堂皇的文彩,典雅华丽的语言都很适合表现高贵豪华的宫廷生活,也符合帝王贵妃雍容华贵的身份。
心理描写
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感人,是《梧桐雨》又一显著特点,尤其是第四折的艺术描写,更是被人们所称誉,叹为观止。这时的唐明皇,让出了皇位,失却了爱情,他有无上的权力而保不住爱情,又为权力而失去了爱情。他懊恼、烦闷、孤寂、追悔、思念,诸多情思,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全折二十三支曲子,都是描写唐明皇的内心活动的。前十支曲子养重写唐明皇愁怀感伤的根由,表现他失去权柄后的孤寂、空虚以及对失去美好东西的追恋,饱含相思、愧悔、愁郁之情。后十三支曲子把秋夜苦风凄雨同唐明皇孤独、寂寞,追思怀念贵妃心情揉合起来,创造出浓郁的悲剧氛围,把唐明皇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渲染到了极点。
《梧桐雨》除第三折马嵬坡一段戏之外,全剧大部分缺乏强烈的戏剧冲突,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全剧大量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
正是在《梧桐雨》所取得的创作成就影响下,明清戏曲界出现了一股李、杨爱情创作热。在明代,有王湘、徐复柞、无名氏的《梧桐雨》同名杂剧,汪道昆的《唐明皇七夕长生殿》杂剧,叶宪祖的《鸳鸯寺冥勘陈玄礼》杂剧,吾邱瑞、单本的《合钗记》同名传奇,戴应鳌的《钿合记》传奇,吴世美的《惊鸿记》传奇等。而屠隆的《彩毫记》与戴子晋的《青莲记》,主写李白,也插入了李、杨事。在清代,杂剧传奇则有钮格的《磨尘鉴》、孙郁的《天宝曲史》、洪升的《长生殿》、唐英的《长生殿补》、许逸的《蓬壶院》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6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