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寺和庙的区别

寺和庙的区别



“寺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它所指的意思就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佛教建筑,一般来说,其中都是前有高大的佛像,后有静谧的庭院,访客们可以在堂前祷告,也可以到后院焚香,规模稍大一些的,则还有许多大小殿堂。在口语中,寺和庙似乎没什么差别,举例来说,去寺里烧香和去庙里烧香,似乎完全是一个意思。

汉朝时,西域以白马驮经书来,受到鸿胪寺接待。后来我国第一座寺便采用了“寺”的名称叫做“白马寺”,寺就多了一层意思,成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不过,众所周知,佛教是从东汉时期才正式传入中国的,而在此之前,寺和庙这两字便已经出现并被广泛使用了。所以,寺和庙的本意明显和佛教并没有什么联系,而且,寺和庙其实分别还有着自己的含义,且被广泛应用在古代,只是后来寺、庙的原本用法逐渐不被使用,而佛教含义的“寺庙”一词则变得大行其道,逐渐代替了它们本来的意思。那么,“寺”和“庙”最初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呢?

在我国古代的权威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寺”解释道:“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是一种场所,是有法度的场所,也就是说,是执法之处。如果只说寺字让人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印象的话,那么著名的“大理寺”或许会让许多人恍然大悟。作为古代的最高案件审理机构,它的名号在各种影视剧中可谓是非常响亮的。

大理寺这一名称中的寺,采用的便是执法机关这一本意。此外,在《汉书》注解中,还有着:“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的记载,也就是说,寺从广义上来说,可以指代所有的官吏办公地点。至于寺为何变成佛教用语,《广韵》给出了解释,书中写道:“寺,汉西域白马驮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

鸿胪寺是汉宫中设置来掌管礼仪、祭祀,以及对外事务的办事机构,而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自然是要先在鸿胪寺“登记”一下,因此,佛教便以鸿胪寺为例,在洛阳建起了自己的办事机构——白马寺。这之后,天下的佛教场地就都叫做寺了。

至于另一个字庙,《说文解字》中简略介绍道:“尊先祖皃也。”所谓庙,就是祭祀先祖的场所,也就是今天祠堂一类的地方。我国自古以来,便有着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文庙”、祭祀姜太公和历代名将的“武庙”,有历朝为纪念有功之臣的“功臣庙”,也有皇帝专用,祭祀先祖、宗室、功臣的太庙。

此外,民间也会为了纪念某位杰出人物而立庙,如纪念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而修筑的二王庙,为纪念被尊为“武圣”的关羽的关帝庙,以及各地都有的供奉地方守护神的土地庙、城隍庙等等。后来,因为寺院是供奉佛祖,与庙的职能类似,所以庙也可以代指佛教寺院。总之,寺是政府办事机关,庙是祭祀先祖的祠堂,二者都可以代指佛教建筑,但也各自保留了独特的含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563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