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神话志怪小说)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月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百越是崇拜龙的,并认为他们是“龙子”。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据考,端午的"龙舟竞渡"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古代南方地区于春秋时期之前就有在端午日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据《汉书》记载:“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又有《淮南子》载:“越人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也。”这两则文献,均记载了古越人“文身象龙”的习惯,其实即是古越人(长江中下游以南沿海一带土著先民)对龙图腾的原始信仰。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据专家推断该遗存是出于古代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古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史籍记载示明,他们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自比是龙的子孙。

据考,在今上海县马桥公社俞塘村的一片古海滩上,发现了古代吴越先民的文化遗存;在岭南地区出土的铜鼓上,也发现了头戴羽冠的人物操架刻画有纹饰的船的图像,可能就是古代南越先民龙舟竞渡习俗的记录。专家推测,最早是古越祖先将部落图腾绘制在独木舟上,又划着这种舟去探亲访友,有时遇到一起,便会趁兴划舟比赛;后来图腾舟也就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龙舟,并从中产生出竞渡的游艺形式举行龙图腾祭活动,此后渐形成习俗并传播各地。

考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证实,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科学的。从发掘的原始文化遗存和史籍记载结合起来看,中国长江以南曾世代繁衍生息着一个崇拜龙图腾的族群,史称古越族(亦称百越族),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日。在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演变为今汉族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今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龙舟竞渡之习俗起源于南方沿海一带,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上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跳江自尽而最后形成端午节传统风俗。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555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