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分主腔、花腔、三腔(“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唱腔形式。黄梅戏的主腔,根据《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中介绍:“主腔是黄梅戏传统唱腔中最具戏剧性表现力的一个腔系。它以板式变化体(或称板腔体)为音乐结构的原则,正是这一主要特点使它区别于曲牌联缀体(或称曲牌体)的‘花腔’以及兼有两种体制特征的‘三腔’。”但要注意:“主腔并不意味着在黄梅戏的所有剧目中每每为主。”
这就是说花腔小戏可不用主腔,有些大戏也不一定以主腔为主,那么,为什么把这一腔系定为主腔呢?其一是就它的音乐形态和音乐功能而言的;其二从音乐史上论,主腔晚于花腔与三腔,这一发展过程又与剧目从独角戏、二小戏、三小戏、串戏的发展程序而最终演整本大戏的流程是相对应的;其三主腔是黄梅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成熟的结果。这一结果(产物),明确标志着黄梅戏音乐的基本风格。主腔包括“平词”“二行”“三行”“八板”“平词对板”五个腔体。“平词”又叫“平板”“慢板”“正腔正板”。
“平词”多用于正本大戏,因为它庄重大方,优美淳朴,擅长大段叙述,以便抒发喜、怒、哀、悲等“七情”;“平词”的结构由四个乐句合成,通常分为“起板句”“下句”“上句”,“下句”与“上句”可反复使用:“平词”中亦可穿插“单哭介”或“双哭介”等腔句,以表达愤滋情绪或悲恸的情感:“平词”有男腔、女腔之别,男腔为宫调式、女腔为微调式:“平词”有七字句、十字句,往往增字或减字,如五字句或九字句,甚至有十二字句。
顺便讲一下“单哭介”与“双哭介”,两者皆来自“哭介”是强烈的戏曲性的唱腔,类似人们悲伤时的哭泣;“单哭介”又叫单哭板,“双哭介”又称双哭板,又各自分为男哭板和女哭板;单哭板以散板形式自行演唱,但要以锣鼓相伴;双哭板前半要有上板,也以锣鼓相伴演唱(过门),双哭板的后半要回归单哭板;耳熟能详的《七仙女下凡》中的“董郎(董永)昏迷在荒郊”唱句,就是依据“哭板”编创的唱腔,深情地道出苦恋时的悲愤。
“二行”又称“数板”,由反复的上下句组成,常用于倾诉、回忆往事;“二行”属单眼板2/4节拍,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腔体,无完整的起板、落板,所以它不能单独使用,经常会同“平词”“火攻”“八板”等腔联用,其演唱速度会越来越快,给人以滔滔不绝之感;“二行”分男、女两个唱腔,分别为宫调式、微调式曲调。
“三行”是一个不独立的腔体,实际上就是“二行”的压缩,由任意反复的上下句构成(双句体);它具有一字一音的功能,节拍有板而无眼,主要表现人物无比激动的心态;此唱腔的速度比“二行”还快,故有“快速板”之说;“三行”经常与“平调”“二行”“火攻”“八板”等腔联用:“三行”分“男三行”“女三行”两种唱腔,也用两种调式曲调。
“八板”是一个独立的腔体,是因每句唱腔有八拍而得名,后来打破了八板节拍,兼有七、九之板;“八板”可单独起腔或落板,是形式短小的唱段,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既有四句结构,也有一个补充腔句即“八板‘火攻’迈腔”:“八板”有“男八板”“女八板”之分,还有“快八板”“慢八板”之别,快的宜于怒、恨、急、躁等情绪的表露,慢的宜于忧思、怨枪情绪的表露。
“八板”的曲调常与“火攻”相同,只不过要比“火攻”慢些;所谓“火攻”,就是黄梅戏中常说的“快板”,由四个对称的乐句组成(应是上下句);黄梅戏《江姐》中的一段:“春蚕到死丝不断,赴汤蹈火自情愿”的演唱,就是参照“火攻”而编创的。“八板”也有男八板和女八板两种腔调,由此推断“八板”同“火攻”很相似,说成合二为一也不过分。
黄梅戏的主腔,即主调或正腔,是黄梅戏唱腔中最为重要的腔系,它兼容并蓄了抒情性和叙事性的唱腔,并在戏剧性中表现了节奏变化与调式对比的两大功能。“评词”既叙事又抒情的特点很明显;“二行”“三行”“八板”都擅于叙事中充满真情实意,但叙事的口吻却因事因人而不尽相同;“单哭介”“双哭介”等唱句以戏剧表现力见长;“平词对板”则常为戏曲中情侣们互表衷肠之用。
还有黄梅戏主腔中的“平词”是一板三眼,节奏平和;“平词对板”是一板一眼,节奏柔轻;“二行”是一板一眼,节奏有滚动性;“三行”则无眼板,节奏恰似奔放的洪水:“八板”亦为无眼板,富有顿挫力度的节奏;再说“调式”,调式受制于地域及其文化传统,是音乐风格中较稳固的基质性因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