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二开始到二月,在广东鉴江流域和雷州半岛,有近两千万民众以集约的方式欢度千年古例。“年年有例”“年例大过年”。在家乡茂名东郊,在年例文化的沉浸中长大。年例,特别是茂名年例,保留了粤西地区及周边以汉民族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文化,是研究当地人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宝贵的岭南文化遗产。
年例文化与冼夫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粤西凡是有冼夫人庙宇的地方,都做年例。冼夫人作为“保护神”,涉及粤西群众诸多利益、需求,冼夫人成为祈求幸福、化解困惑、净化心灵的精神寄托。在后冼夫人年代,人们举行纪念冼夫人活动,冼夫人信俗应运而生。
经过多元文化汇融,沉积成年例的主体内容。“拜潘仙”信俗,也为年例注入古老的道教元素。在年例祭祀、游神活动中,总会出现头戴道观、手拿拂尘的道士。这些潘茂名的徒子徒孙们,在千年年例盛宴从不缺席。
年例主要盛行于高州、化州、电白、茂南、吴川、信宜、遂溪、廉江、赤坎、霞山、坡头、麻章、雷州、徐闻,以及广西北流一带。年例核心是敬神、游神、摆宗台(做醮亦称摆醮),并伴随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和宴客,而开展的群体性祭祀活动,其主旨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做年例”传统上包括“摆盅”、“游神”、“烧炮”三部分,“烧炮”仪式又融合在“摆盅”“游神”之中。“摆盅”也叫“更醮”,是年例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全村男女老少臂挎肩挑,将供品集中到村中空地上,摆上供桌,待游神队伍到此停留拜祭。
“游神”是各村将奉祀神祗巡游全境,以保境安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部分乡村游神时还有傩舞等随行。不同村的巡游队伍碰到一起,村民会抬着神祗赛跑,谓之“押舟”,胜者更有光彩。如年例连做三天,会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起年例”多做“摆盅”、“游神”;“正年例”多宴请亲朋好友,叫“吃年例”,谁家客人越多,主人越有光彩;“年例尾”要将巡游全境后的神祗送回庙中,部分村落也有烧纸船的习俗,寓意将附近的妖魔鬼怪烧掉并随船送走,人们来年免受滋扰。“看年例”即是人们睇大戏、赏表演,人神同乐。
传统年例活动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具体指敬神、摆宗、打醮、祭拜、挂花灯、游神、放鞭炮等环节,大都以祭祀活动为主。还有舞狮、舞龙、舞春牛、八音、粤剧(“做大戏”)、木偶戏(“鬼仔戏”)、歌舞、杂剧、宴席等活动。除传统项目表演,现代歌舞杂技的引入,让年例不再局限在传统祭祀,从最初娱神祭祀,发展为融交际和文娱于一体的文化盛会,所谓“做年例”“睇年例”(看年例)等。
年例文化多种多样,有游花灯,跑岸船,舞狮,火把节,驱妖魔等多种形式。粤西地区的农村,从农历年初二开始,每一条村都有固定的农历日期作为年例日,各村有不同日期,也有不同村庄的年例节是在同一日。大多数的年例举行范围是以社庙、土地庙、祠堂为中心,一条村或者数条村庄一起举行。年例一般是一条村一天,少数两天,个别村会有三天时间做年例。
年例有大年例和小年例之分,大年例,每个村都有,集中在农历正月、二月份,来的客人最多传统习俗项目最丰富气氛最热闹;小年例被称为“翻秋”年例,只有部分村庄会有,一般是在秋收之后举行,也有“翻秋年例”是在三四月份举行。
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乡土归属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民俗,使得粤西人民说起过年的年味、民俗时倍感自豪。年例,有请神、游神等相关的民俗活动。各家各户在正年例都办最好的酒席来宴请乡邻。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都可以来吃饭。客人越多越好,说明主人家越发达兴旺。吃完年例再睇年例。年例头组织各种民俗表演和文体活动。年例尾要放铳送神回庙,烧纸船,关庙门。表示一年一度的年例圆满结束。
年例以独具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习俗表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粤西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再加上特有的年例风俗节日,其融入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将有广阔的前景。2016年举办了首届粤西年例文化节,湛茂阳及周边地区10多万群众踊跃参与,蔚为壮观。
前期准备
年例的主办中心一般都是在庙宇或社稷、宗祠,由自然村或宗族组织,也有地方相关部门组织的。以土地神的“社境”为单位,费用一般由宗族或村中灯头(贺丁灯那一家的男户主)、年例头、乡老、或者村长出面组织,按人口收费(即一户人家共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份,包括婴儿及老人,以前或现今的部分村庄按男丁人数收钱),俗称“人口钱”。
任何活动都需要经费,年例也不例外,也要收钱。收到钱之后,按照村中传统的习俗项目或者村民新的需求去安排人手和联系表演人员,比如联系醒狮队、道公佬、戏班等等。
在传统习俗中,灯头(贺丁灯那一家的男户主)必定就是年例头(村中年例庆祝活动主事之人,通常情况有好多个),但是有一些村子人口较少使之灯头少甚至当年没有灯头,为了让年例顺利的举行,将年例头从灯头中拆分出来,采用抽签分派的方式决定,灯头只管贺丁灯;逐渐地,衍生出有的村子做年例以年例头为主,有的村子做年例以灯头为主。
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庄子做年例,大部分村庄年例只有一天,只有少部分村庄年例会维持两三天。
年例流程分为起年例请神、正年例游神摆宗台、年例尾押舟烧纸船送鬼。
起年例
年例当日的早晨,等待村民在社庙、土地庙、祠堂拜神过后(也有的村庄省略这一步),由村中的年例头或者灯头、乡老、村长、道公佬(或庙祝)一起到庙中,举行各种具有迷信色彩的请神仪式后,将神像抬出,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神轿之内,谓之请神。请神,就是年例活动的开始,叫做起年例。
年例时,粤西地区的神或者菩萨是同一含义,但有别于佛教的菩萨、道教的神。此时的神一般是指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包括当地的土地神、历史名人、被封为圣或仙的村民祖先等等;也包括道佛两教的神、仙、佛、菩萨在内的统称。
社庙、土地庙、祠堂里的神像,有泥身、木身或金身,游神时,神像会被抬出庙,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轿内。也有部分村庄游神时的菩萨是活人菩萨,俗称“降神”或者“降僮”,在茂名地区降神后的活人菩萨会被穿银针,在湛江地区降神后的活人菩萨会被穿令箭。
正年例
游神,包括冼夫人巡游、“菩萨巡游”(菩萨游春)、“游老爷”“游菩萨”等。游神即是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游神与摆宗台,是年例活动的核心项目,是各村民众祭祀、祈福的最重要内容。
这一天还会有许多其它的节目,如木偶戏、舞狮、粤剧、放烟花、飘色、上刀山、下火海、穿刺床等等。
每个地方的游神时间一般都是年例当日,游神开始时间,各村根据村庄的户数规模而定。游神的队伍,是年例前,村民们通过抽签等各种方法确定。而其中抽中扛神(就是扛神像或者扛香炉)的村民更是被大家认为的幸运儿,因为大家都相信扛神来年会得到神的保佑。
游神时,十分热闹:放云铳云炮的、抬神轿的、敲锣打鼓的、吹嘀嗒(也称唢呐)的、扛旗扛灯笼打大伞的、抬祭器和纸船、后面还跟着道公佬和做些小生意的小贩,一起出游。夜晚的时候,有的村子,还会有许多村中的小孩和大人手拿自制的火炬跟随队伍,这样一支庞大的游神队伍在村中游行,煞是壮观。
游神的队伍最前面是彩旗队,旌旗招展;然后是醒狮队和锣鼓班,敲锣、打鼓、吹嘀嗒(也称唢呐),其后是被数人抬着的神像,以及长长的队伍。如果神像众多(比如吴川梅菉头就有94尊神像)、村庄很大,队伍就会很庞大,上千米不是问题,菩萨就要从早到晚不停地巡游,道公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画符咒语,把鬼魅收到一条纸船上,也叫“封船”。
传统上,年例最大的目的就是祭祀、祈福,各种民俗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以讨得神的欢喜,以祈祷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游神队伍到达各个村庄之前,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准备好的供品集中到村头或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桌上摆上三茶五酒、阉鸡猪肉鱼(三牲)、糖果等祭品,准备供奉神明。
摆宗台:桌子和桌子上的贡品合称为“宗台”;从游神队伍到达宗台地点开始直至送神离去这段时间内,村民拜神祈福一系列过程称为摆宗(也称拜宗,有的地方亦叫摆醮)。队伍到达摆宗台地点后,放烟花烧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醒狮队会在宗台前舞狮,道公佬在神像前宗台边打醮,村民在神像前的香炉上香之后会到宗台前拜神向神祈祷。期间还有醒狮队的武术表演和醒狮队采青。
宗台上的三牲必有阉鸡,当宗台数量非常之多时,会出现百鸡拜神的盛况,谓之百鸡宴。“百鸡宴”,即是每家每户宰杀一只大阉鸡,煮熟的胖鼓鼓、金油油的鸡整齐集中摆在宗台上敬神,鸡头都朝向同一个方向等待神的恩赐,数十乃至数百张桌子上都有阉鸡,摆放方式整齐划一,场面蔚为壮观。
年例尾
游神结束,在神像回庙之前,需要押舟烧纸船送鬼(有些村没有纸船这项的就直接送神归庙),谓之年例尾。所谓“押舟”,就是做年例的道公佬(或庙祝)先用竹扎做一条长约2米的纸船,由两个人扛着,收集村民投放到船里的如头毛、鸡毛一类的东西(这些东西被称为邪魔恶煞),最后由菩萨“押”到某些地方烧掉。寓意合境平安。这便意味着这一年这里的人们将不会受鬼怪妖孽的骚扰。然后送神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该习俗目的是寄寓驱邪避恶、保佑平安的集体活动,依照传统,每年元宵节各村都会村举办押舟活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