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哪吒的道教溯源

哪吒的道教溯源



道教中说哪吒是神兵神将的统帅,称“中坛李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

玉帝命他永镇天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

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金吒,次木吒,帅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东海,脚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帅时七日,即能战,杀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战於天门之下而龙死焉。

不意时上帝坛,手搭如来弓箭,射死石记娘娘之子,而石记兴兵。帅取父坛降魔杵西战而戮之。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杀之以惹诸魔之兵也。帅遂割肉刻骨还父,而抱真灵求全於世尊之侧。

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而生之。授以法轮密旨,亲受木长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转斗;吓一声天颓地塌;呵一气金光罩世;砖一响龙顺虎从;枪一拨乾旋坤转;绣球丢起山崩海裂。故诸魔若牛魔王、狮子魔王、大象魔王、马头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头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鸦,尽为所降,以至於击赤猴、降孽龙。

盖魔有尽而帅之灵通广大变化无穷。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也。

文化渊源

项套乾坤圈,臂缠混天绫,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出是谁了。对,他就是英雄少年哪吒。哪吒的形象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名著中“哪吒闹东海”的故事更是让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不过今人所熟知的哪吒形象多是由《封神演义》所载。那么这位可爱小英雄的形象和故事又是如何发展形成的呢?

“哪吒”之名本作“那咤”,那咤是一个舶来神的名字,原是佛教之神。哪吒(不是那咤)一词最早出现道教书籍而非佛教,佛教中的是那咤,虽然道教哪吒原型是佛教那咤,但两者不是同一人,不能混搭在一起。在北凉以前我国尚无关于那咤的任何记载。如此说来,那咤进口当属北凉,经以后代文人的演义才形成如今人们所知形象。

唐代僧人大广智不空翻译的《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称那咤为毗沙门天王的三子。还有其它唐代佛经文献中出现关于那咤的记载,如“尔时那咤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那咤捧塔随天王”等,从这些佛经不甚详细的记载中可看出一些关于他的故事。

唐代崇佛风气兴盛,佛教故事中的这位天王的小儿子事迹便广为传播,开始成为唐代笔记人物.如唐玄宗朝《开天传信记》里就记载宣律和尚路遇那咤的故事。这应是除佛经之外,唐人小说中记载那咤最早的事迹,但承袭之迹明显。

那咤来到中国后,道家在其原型基础上创作出另一个中国血统的道家神灵——哪吒。随着道教发扬光大哪吒也逐渐变迁为道教护法天神和闽台地区的地方神。值得一提哪吒是中华血统的中国神,而那咤却不是。

由于文人的演义,哪吒故事已趋近大众化完整化。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条文,为哪吒写了一个较完整的传说:“本是玉皇大罗仙……因世间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与龙王战杀九龙…手搭如来弓射死石记之子…遂割肉刻骨…世尊遂折荷菱……后降魔有功,玉帝封之为天帅领袖等”由此可见此故事已包含哪吒基本形象细节,但各方面不甚突出。

哪吒的传说引起明代文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取材典故于此,将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连缀起来,加以丰富而超现实的想象,塑造出一个生动可爱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义。

其中以《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为突出。西游描写哪吒与孙悟空大战,可看出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齐全,而且还对“析骨肉还父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释,并且也交代李靖托塔的原由。至于封神再借鉴西游关于“红孩儿”的描写,将哪吒写成一个手持火尖枪的少年模样,这样就使哪吒形象最终形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512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