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颐和园长廊的相关传说

颐和园长廊的相关传说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丽。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

传说,颐和园修建好以后,慈禧每年都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在这里“颐养天年”。

开始的时候,慈禧很是喜欢颐和园的江南景色,然而时间一长,就什么都不觉得新鲜了,尤其是慈禧每天要从寝宫乐寿堂出来到湖边散步,起初在路上还看一看左边的水、右边的山,到后来竟厌烦得哪儿都不想看了。慈禧心想:一眼望去山水全在眼前,四季不变,真是没意思,如果在湖边建造点儿什么,让我走一步就看一个景色该多好。那建造点儿什么呢?她一时也没有想好。

一日,心情烦闷的慈禧又要出去散步,王公大臣们忙顺从并伴其左右,当一行人走到万寿山下的南坡时,老天爷竟不分时候地下起了雨,太监李莲英慌忙上前撑起雨伞并顺势观察了一下慈禧的脸色。没想到,此时慈禧的脸竟由阴转晴了,李莲英正在纳闷,慈禧说话了:“雨伞真好,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致。"众人不解。

回到寝宫后,慈禧立即召见了工匠,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不久,在万寿山的南坡与昆明湖之间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走廊。

一代皇后的奇想,成就了一座美的长廊,让我们追随历史,漫步在现实的长廊里……

“长廊舞龙”:据说在慈禧登上佛香阁,向下一望,总觉得昆明湖边缺点什么,就回头问一个建园的老匠人:“这湖里、湖边没有龙?”老匠人见慈禧沉着脸问他,忙说:“回老佛爷,佛香阁上只有‘凤尾廊’,湖里湖边都没有龙......”慈禧一听大怒,脸色煞白地命令:“把附近耍龙的百姓召来,让他们在湖边舞上几天,不许停歇!我要看见龙。”这下可苦了那些舞龙的庄户人。他们拼出全力,从早上舞到天黑,又从天黑舞到早上。累倒的不计其数。一伙儿倒下了,一伙又咬牙替换。慈禧一天只看半个时辰,但从不叫耍龙的人停歇。那老匠人想着因为自己一时疏忽而连累了大家,如万箭穿心。

苦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出个办法。这天夜里他刚刚闭上眼,忽见走进来一位老人,口口声声向老匠人要口饭吃。老匠人见是个要饭的,忙把一碗没吃的肉面端来。这白发老人看了会儿肉面,叹了几口气说:“我心里堵的慌,吃不下去!”说完把肉面呀碗扣在饭桌上,从碗里取出几根面条围在那个底朝天的碗边,叹了几口气就走了。老匠人猛然惊醒,原来是一个梦。他回想着那位老人的面容、举动,越想越像传说中的鲁班师傅。

他对着桌上的扣碗和碗边的几根面条思索起来......忽然,他心里一亮:底儿朝着天的饭碗多像万寿山呀!碗边的几根面条多像一条龙,弯弯曲曲地围在“山”下,面汤在面条边溅了一片,多像昆明湖啊!为什么不设法修建个龙一样的长廊呢!老匠人赶忙禀报慈禧说:能在三个月内让她看见湖边的龙,还请求放了舞龙灯的穷苦百姓。慈禧立马放了舞龙灯的人,并立刻传令,全国一流匠役再这里集中。三个月过去了,当慈禧登上佛香阁,猛地发现昆明湖边真的有一条长长的“龙”,这就是那个二百七十三间的长廊。慈禧心满意足地重赏了那位老匠人。

也有的书上说,长廊是乾隆为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乾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他酷爱园林艺术,又对母亲非常孝顺。乾隆十五年,为了给母亲办六十大寿,他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扩展昆明湖,修建清漪园,在瓮山上修建大报恩延寿寺,此后,改瓮山为万寿山。乾隆的母亲常在园中游览赏景。为了让母亲游园不受雨雪日晒之苦,又能饱揽昆明湖的雨景雪景,乾隆便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交界的岸边设计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游廊。

据说乾隆皇帝的母亲喜欢听故事,经常一边在长廊中游览,一边让宫女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听。有些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就让宫女们反复地讲。时间一长,宫女们肚子里的故事讲完了,以前讲过的故事也记不清了,这可难坏了宫女们。后来,她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故事的内容画在长廊两侧的梁枋上。故事越讲越多,梁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也越来越丰富。从此,宫女们再也不愁没有故事给太后讲了。太后呢?因为年迈眼拙,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画,对此竟毫无察觉。据说,这就是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最初的来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470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