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明实录》作品的成书过程

《明实录》作品的成书过程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书中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约两百五十年的大量资料,具有重要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

《明实录》共十三部,两千九百一十一卷,1600多万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

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思宗崇祯朝、安宗弘光朝、绍宗隆武朝、昭宗永历朝因战乱无实录。

成书经过

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实录》。历朝开局修纂实录,均设监修、总裁、纂修诸官。礼部咨中外官署采辑史事,并派遣官吏、国子生等分赴各地访求前朝事迹,札送史馆。

《实录》正式修成后,卷首列御制序,臣下进《实录》表,纂修诸臣姓名和纂修凡例等,誊录正、副二本,正本藏之宫中内府,副本藏之内阁,底稿于正式进呈前焚于太液池东芭蕉园。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七月,明世宗下令修建皇史宬并将之前的各朝《实录》《宝训》重新工整抄写,到十五年,皇史宬建成,重抄的《实录》转藏于皇史宬。而原来藏于内府的《实录》,后来被大火焚毁(见《万历起居注》万历十六年二月至三月,万历让人去找内府本而没有找到。

让宋坤传口谕:“恐世宗(将实录)请去西城万寿宫被灾”。)。藏于皇史宬的《实录》遂成为唯一正本。

万历十六年二月,万历皇帝为了阅读方便,命大学士申时行“自太祖起,累朝《训》、《录》都誊写装潢进览,有几部就进几部”。

趁此机会,翰林院誊录官员和校对官员,开始转相抄录,各种传抄本才得以流传。申时行认为“旧本简秩繁多,今宜并省,不拘卷数”,而且抄录时内府旧本已毁,皇史宬正本又不能随便翻阅,因此申时行只能照内阁的副本誊写。但此时的内阁副本已经“时有污损”。因而本次这个本子质量不高。

至万历十八年十二月,完工,共计进呈《实录》、《宝训》1928卷,装订为100函,藏于乾清宫,供皇帝御览。民间的抄本也基本出自这个系统,由于这个版本“不拘卷数”,导致这个版本与后来的正本,分卷不同。

万历二十四年三月乙亥“火发坤宁宫,延及乾清宫,一时俱尽”。导致了申时行抄本,全部被焚毁。万历不得不下令重抄,四月戊午“命内阁誊进累朝《宝训》及《实录》,以乾清宫大殿灾,旧本忘失,补之。”(见《神宗实录》卷296)此次誊录的负责人是大学士赵志皋,到万历二十六年八月丙辰,大学士赵志皋等:“恭进累朝《宝训》及《实录》。

太祖高皇帝《宝训》十五卷《实录》二百五十七卷、成祖文皇帝《宝训》十五卷《实录》一百三十卷、仁宗昭皇帝《宝训》六卷《实录》十卷、宣宗章皇帝《宝训》十二卷《实录》一百一十五卷、英宗睿皇帝《宝训》十二卷《实录》三百六十一卷、宪宗纯皇帝《宝训》十卷《实录》二百九十三卷、孝宗敬皇帝《宝训》十卷《实录》二百二十四卷、武宗毅皇帝《宝训》十卷《实录》一百九十七卷、世宗肃皇帝《宝训》二十四卷《实录》五百六十六卷、穆宗庄皇帝《宝训》八卷《实录》七十卷。

通共二千三百四十五卷,装为百套,上嘉悦命奉安御前恭备详览。”这个版本的分卷和申时行版本不同。也导致了现在流传的各个版本之间分卷不同。这是神宗以前实录的最终定稿。

天启年间,《明神宗实录》、《明光宗实录》修成,崇祯年间《明熹宗实录》修成,都保存在皇史宬,一般人都难以见到,因而抄录很少,在明末战乱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清初曾将下令购求《熹宗实录》残缺的天启四年和天启七年六月部分,但没能找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415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