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后世《清明上河图》题材创作的典型风格和最高水平。既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风俗巨作,也是研究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和文化史的有力图证。
时代背景
明代中期(约1435~1572年),社会整体经济的日趋繁荣昌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品生产、交换买卖观念,逐渐渗透到了当时文化艺术界的领域当中,并积极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直线繁荣。这一阶段的绘画很多一部分都是沿袭之前宋元的传统艺术文化,再加入一些欧洲传教士和优秀商人们带来的、有关文艺复兴阶段所附有的绘画思想精神,让这一时期的美术整体发展变得更加有生命力、更加活力无限。
题材来源
明代绘画内容大多都是以商品货物的买卖场景为主的,每个地方都有作画的场所,用以进行古画的临摹工作,正是如此绘画者大多都会为了迎合做官人士以及普通百姓的爱好进行绘画题材选择,之后再进行绘画。当时的画家在进行临摹的过程中对原作者的作品并不是全部接受,也不会一成不变。绘画者会与时俱进依照当时的经济形势和自我感觉对图画实行适当增加以及删除,在全新演绎绘画内容的同时也将民间的生活状态以及经济状况、民众娱乐内容描绘出来。
而仇英以善画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又在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故多次见过或研究过张择端的真迹。此卷《清明上河图》即仇英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借鉴,融入了他自己的想象与创作,再造了一个比六百年前北宋汴京更令人激动城市——苏州。
苏州算至明朝为止,历经沧桑将近有两千多年,之前的苏州是一个物阜民丰、经济发达、城市交通便利、人文荟萃、艺术巅峰的江南中心聚集地。苏州那秀丽无比的自然美景和精致技艺的园林建筑,被当时浓厚文化所熏陶,且受到风景画作技艺底蕴、先进文学流派的深深影响,成为当代画家们所表现的重点画作对象。
此卷《清明上河图》大约创作于嘉靖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542—1545年)期间。而现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有多本传为仇英所作,除此卷外,另有青州市博物馆藏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以及众多本流落私人之手。现学术界一般认为辽博馆藏本才为仇英真迹。
另外,其中青州市博物馆藏本或亦为原清内府藏本,且亦是保存完整的精品,两卷在内容与风格上只有细微差异。
此卷《清明上河图》拥有的艺术性和历史研究价值是其他仿本无法比拟的,它为当代人们了解明代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建筑、交通状况等都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例如,此卷《清明上河图》将明中期苏州城里的文人士大夫深宅、郊外的乡绅小院、酒馆茶棚、商贩店铺等屋内的陈设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家具考究,铺陈文雅,整个画卷涉及了诸如戏台、婚娶和赶集等多个生活场景,场面可谓是宏大生动。每个场景各有特色,毫无雷同。是为数不多的全方位、准确地还原了当时苏州城内的家具图像的绘画。
再如,明代服饰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此卷《清明上河图》中,市井人物依然是画面的主角,图中涉及人物形象两千多个,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形形色色,服饰各异。它恰恰反映了这段时期苏州的市井生活,而画中众多人物的服饰装束,是人们研究明代服饰的重要参考史料。
以环翠门前荡秋千的仕女群像为例,场景中虽仅五六人,却代表了当时女子的典型装束,那个坐在踏板上正在荡秋千的女子,上着襦衣下穿齐腰长裙,图中女子所穿襦衣交领右衽、窄袖,中系腰带和宫绦,下穿多幅长裙,裙腰与腰部齐平,裙长至脚踝骨之下,这种装束充分继承和发扬唐宋时期的服饰特色。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