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洞经音乐的艺术特色

洞经音乐的艺术特色



洞经音乐的流变特徵,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产生以来,迄今有830多年历史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初传、渐盛、鼎盛、衰微与重振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因经济、社会与宗教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就云南而言主要是:第一,乐曲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初期全省数百支洞经乐队尚有二千余支曲子,后经有关部门大力搜集、整理、鉴定(除掉同曲异名者)尚有1500多支。洞经的谱本为工尺谱。洞经谈演有相应的斋醮科仪,要摆经坛神案,阖会要先列队前往迎神。

参加谈演的人员多是文人书生,其文化心态和音乐观,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形成了洞经音乐的特色。他们谈经习乐,一是对功名的追求,以祭祀文昌帝君为寄托,祈求天人感应,好运降临;第二,对长生的追求,而且音乐可以娱神娱人;第三,因为洞经会受皇室或官方扶持,入会光荣,能标志身份地位之尊贵。

洞经音乐的正规谈演,依照古例必先由“领腔生”领唱,根据不同的“科”,不同的经文,“起”不同的经腔,乐队、和声跟上。如:祭祀神圣座调、礼请十供养调、敬调、叙话、劝慰、忏调等。唱诵经文是洞经的主要内容,有领有和,逐首接连地唱下去,有时只用木鱼击节,有时则要音乐伴奏。各地洞经团体有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配曲定规。

谈腔是抒情性较强的韵腔,演唱经文中的韵律诗词,伴奏可分为细乐和大乐两种形式。曲名末一个字往往带颂、赞、偈、忏、引、章、腔、歌、音、供养等。

如:请和颂、天宫颂、开经赞、香赞、开经偈、收经偈、大洞咒、吉祥咒、朝天忏、梅花引、贺章、道士歌、十供养等。唱词多为规整的五、七言律诗、绝句、四言诗、长短句,分别配以不同的乐曲,如五言句选《锁道龛》、七言句选《一江风》。谈腔旋律优美动人,在洞经曲子中占有很大比例。

诵腔,即宣叙性的韵腔,是吟颂式的乐曲,可称“吟颂腔”。伴奏一般为单击木鱼或者铛子,有时也加少量的丝弦乐配合,乐曲的长短随词段而变化重复。击謦收文止乐。

读腔,即指读表文和祝文的韵腔,依字行腔,腔调自由,无拘无束,变化因人而异。不击不奏任何乐器。

传承意义

演唱洞经音乐是洞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蓬溪洞经音乐研究会成立三年多来,突出抓了经文史料的挖掘、音乐团队的建设。县城有“洞经古乐团”、“洞经古乐演唱队”98人之众,明月分会经乐队32人,共计130来人的经乐队伍。

据明月关庙的儒道坛115年的传承记载,在祭祀老子、文昌、关圣、孔子、桓侯、释迦诞辰,除啸咏本经,如《道德经》《阴骘文》《觉世纪》《孝经》等相关经文外,必加1—3章《大洞仙经》,即是将《大洞仙经》作为通经。唱《文昌香赞》《杨枝赞》《八卦赞》《得胜令》《小开门》《南清宫》等洞经音乐,百年不衰。

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把洞经音乐搬上文艺舞台,登上大雅之堂,演奏《瑞祥宝诰》《洞仙歌》《锦堂月》《傍妆台》等经典套曲,气势磅礴,舒缓悠扬,引人入胜。可以将传统的、现实的结合传承,让它发扬光大,走出县门,跨向全国乃至世界,指日可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275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