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格言》是藏族格言诗集。《甘丹格言》表现形式多为“对举喻”,即前两句是本意,后两句是比喻。比喻中常含有风趣的小故事,风格与《萨迦格言》有不少相似之处。
《甘丹格言》全书一百二十五首诗。内容都是辨别“智者与愚人”的论述,区分智愚或好坏的标准,是以佛教教义为立足点。
《甘丹格言》全书名《智愚辨别具善格言白莲花束》,该作品是仿效《萨迦格言》而作的,成书于16世纪中期,也就是索南扎巴被尊为“甘丹赤巴”后写就的,作者把它看作是《萨迦格言》的继续,主要内容是教导人们怎样去分别是非好坏,说明:什么是智者,什么是愚人,还有一些对宗教教义和戒律的解释。它没有像《萨迦格言》那样揭露统治阶级和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抨击旧社会统治者贪残的精华。因此,从思想性上讲不如《萨迦格言》。但是,它的文字通俗易懂,接近民间语言,内容上也不乏对于真善美丑的取舍。
《甘丹格言》一共有格言124首,每首七言四句。全书大部分采用了“对举喻”的修辞手法,前两句是本意,后两句是比喻(典故),比喻中含有很多意义和风趣的小故事。如流传于藏、汉民族中,来自于佛经故事的“老虎怕‘漏’”的故事,作者形象地写道:愚者碰到重要关头,一点小事也要惧愁;请看错把人当“水漏”,老虎吓得心裂命休。就全书艺术手法上讲,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四句为一段,一段诗赞普智者,一段诗批评愚者。内容颇多,两者对照相形见绌,褒贬分明。
总之,索南扎巴在深入实际生活中,收集了民间大量的第一素材,借用了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作为比喻,运用易于理解的民间语言,写成了便于诵读易记的格言,说明了所要阐述的哲理,真是难能可贵。
《甘丹格言》是索南扎巴所著,索南扎巴生于西藏安多地区,十六岁出家为僧,攻读佛教经典,后在拉萨哲蚌寺获“格西”学位,五十二岁时任甘丹寺法台,诗集由此而得名。收入格言诗一百二十五首。大多从佛教观点出发,提出辨别智愚的标准,然后将智和愚对比,并加详论。表现形式多为“对举喻”,即前两句是本意,后两句是比喻。比喻中常含有风趣的小故事,风格与《萨迦格言》有不少相似之处。
夏孜班钦·索南扎巴是一名明代藏传佛教高僧,代表作品有《格丹格言》。索南扎巴生于西藏山南泽当地方(一说生于安多)于泽当寺出家。16岁入色拉寺习修各种经典,先后拜贡钦·顿月贝旦、聂顿班觉隆珠、顿巴克珠等高僧为师,学习《波罗密多》、《量释论》、《具舍论》等经论凡20年,造诣高深,获“格西”学位和拥座“法台”尊位。嘉靖八年(1529),晋宗喀巴法座继承人“噶丹赤巴”,致力于传授显密教法。著有《格丹格言》流行于民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