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房一般就地取材,用红柳做成圆栅和顶,构成立架,然后在木栅外围上芨芨草编成的墙篱,再包上毛毡。帐房是那曲、阿里等牧区群众主要居住形式,是牧区群众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
青藏高原牧场繁多,逐水草而居的藏族牧民,居无常所,再加上草原上缺少建材,实用的帐篷便适应了藏族牧民的独特需要。藏式毡房有方形、长方形和椭圆形等不同的造型,其主要材料是牦牛毛(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用牦牛毛线织成宽20多厘米、长6米多的毪子,再把数十幅毪子缝制成两大片长方形的帐篷布,然后把两幅帐篷布用10多个扣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帐篷。这种帐篷在材质、色彩上与其他民族牧区毡房有明显的差异,成为青藏高原的独特景观。
毡房一般就地取材,用红柳做成圆栅和顶,构成立架,然后在木栅外围上芨芨草编成的墙篱,再包上毛毡。顶部有天窗,覆以活动的毡子,用以通风。有的房顶毡上饰有红色或其他色彩图案。毡房一般向东开门,可以拆卸和搬运。
牦牛毛帐篷大小不一。较小的一般用两根柱支撑,大的一般呈四方体,有8根立柱支撑。这类帐篷顶部正中留一可以开合的天窗,打开可以通风、排烟、散热,合盖能防风雨、保温暖。天窗平时是不关的,否则认为是对天神不敬,会有祸事。帐篷前大帐篷布上有牵引绳,用木杆支起来就是门,天热时把门支高,帐篷内凉爽舒适。藏族基本上全民信奉佛教,一般门的上方或天窗,都挂有印着六字真言的经幡(也称玛呢旗、风马镇)。富有人家或部落村寨公用的账房比较大,帐内支柱多至19根,可容二三百人。
藏族存在着灵魂信仰,他们将灵魂称为自身神。男性的自身神叫肩头守护神,能使人英勇善战,一般居左;女性的自身神是女神,可保佑人畜兴旺,一般居右。表现在毡房中,则是房内没有隔断,但有左右之分。
人站在帐篷内,面对着门,左边为男人住地,称为阳帐;右边为女人住地,称为阴账。藏族以左为尊,招待客人都在左侧。毡房的中央是火塘,火塘后面有木箱做的佛台,上面供有佛像、经书、活佛的照片等。佛台上还放上整夜不息的酥油灯和净水碗。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设有几个形状不一的小帐篷(名为"纳仓"),专供父母或客人居住。此外,还有叫做"古然"的小四方帐篷,设在畜圈旁,专供守畜人住宿用。另外,德格各地还有一些无帷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等,都是根据时令的不同需求而制作的。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藏族牧民居住以帐篷为主。在若尔盖地区定居点有一种冬房,为土木结构,内分四五间,每间用细木柱柳条上糊牛粪或泥土隔间。冬房以灶房为中心,布置有贮藏室、马厩、幼畜圈等。冬房的层面较低,最高处约2.2—2.8米,檐口处只有约1.5米左右。室内设有壁橱、碗架,陈设简单。院墙为草皮或细木条来筑成方形。这是牧民根据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是帐篷式民居向土木屋室的过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0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