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仓藏族是藏族的一支,据说也来自西藏。卓仓藏族居住在青海省海东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卓仓藏族的婚俗、丧葬、射箭等都体现了卓仓娃的独特风貌。
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平安、湟中等县的藏族自称“卓仓娃”,其生活范围大约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哇顿”(“卓仓七沟”之意)。有些村庄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与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居一村;有的是纯藏族村紧靠着纯汉族村,这里的藏族生活基本属于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
据说卓仓藏族最早也是来自西藏。公元9世纪末,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朗达玛被杀后,吐蕃陷入混战,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在各自母系贵族势力的支持下,分别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二儿子沃松来到阿里地区,建立了阿里王系,著名的古格王朝就是他的后代建立起来的。
他的第四世孙赤德从后藏来到青海湖一喧,成为当地的首领,并逐渐建立起了势力强大的角厮罗政权,掌控着青海东部和甘肃醅,即古丝绸之路,与宋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角厮罗政权的中心就位于今天的乐都县,“卓仓”这一称谓来自于祖先居住地,即今天后藏地区卓沃降地方名,“卓”是卓沃隆、“仓”为祖系,“卓仓”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卓仓地处湟水流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先后有羌戎、鲜卑、氐、吐谷浑、吐蕃、蒙古等少数民族活动或建立政权,因此,政区通名随着历代政区制度的演变而变化,专名也因人文环境变迁而代有不同。但不容忽略的是,在卓仓地区林林总总的地名中,羌藏文化底色依然清晰可辨。比如:乐都、碾伯、老鸦等地名都与卓仓藏语相关联。卓仓这一名称虽然并未纳入现行行政区划的专名中,但早已约定俗成,在湟水流域影响深远,被广泛认同。
“卓仓”这一地区称谓形成于明代,此前,卓仓地区在藏族传统地理中被归入多麦宗曲喀(湟水)地区,包括卓仓藏族在内的西宁、海东地区的藏族被称为“宗喀十三族”,汉文史籍称为“西宁番族”或“湟中番族”。笔者在乐都调查时得知,明代以前,现乐都南、北山地区藏语统称为“宗宁石尼亚”,称卓仓地区为“宗石隆”。明初,“卓仓”逐渐取代“宗石隆”而成为地域专用名。
从藏文词意来分析,“卓仓”这一名称是由海喇嘛桑杰扎西的原籍旧称而来。清代藏族史书《安多政教史》中也认为卓仓地名缘海喇嘛桑杰扎西而来,“因为他是卓窝垅玛域地方的人,故称为卓仓”。卓窝垅玛域即今西藏山南洛扎县普曲地方。“仓”在藏语中有“人家、种姓或者动物窝”等意思,如“青仓”(住户)、“达仓”(虎穴)。因此,藏语“卓仓”这一名称,顾名思义,其意为“来自卓窝垅地方人的家”。
我国藏学界对卓仓地名的来历的看法比较一致,都沿用了《安多政教史》上的说法,如藏学家谢佐认为:“因为三罗喇嘛是西藏山南卓垅地方的人,后世称他为卓垅巴,并将他的后世亲枝徒弟及家族‘卓仓’”。卓仓籍学者杭秀东主和尚玛杰也认为:“卓仓这个名词的头一个字‘卓’就是沿用了自己(三罗喇嘛)故乡卓窝垅的‘卓’字”。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卓仓”这一地名是与海喇嘛桑杰扎西的故乡卓窝垅相关联。但仅仅揭示出这种关联还远远不够,卓仓从最初的家族名称演变为一个族群及其区域的名称,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紧密联系的。因此,为了说清楚“卓仓”这一名称的来历,首先要交待清楚青海省乐都南山瞿昙寺的出现和它的建成过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5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