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其中著名的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是一处红山文化晚期独立于居住区以外、规模宏大的祭祀遗址群,距今5500-5000年。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并对其后社会的建筑、宗教、美术、历史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览海报10月17日,“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玉质礼器、红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贵文物160余件,结合考古现场图片和建筑过程复原,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遗址历次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其中田家沟和半拉山墓地出土文物为首次在辽宁省外展出。
同时,展览还通过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出土文物等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西辽河流域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要冲地位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在展出文物中,有三件重要玉器最具代表性,分别为玉斜口筒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勾云形器。
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玉玦形龙为20世纪70年代在牛河梁遗址采集所得,是此类玉器中体形较大、形制规整,且唯一雕有牙齿的一件。整器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土沁。猪首龙体蜷曲如玦,首尾相连未断,通体浑厚圆滑,造型粗犷。
猪首形象逼真,肥耳,圆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磨出有平凹变化的瓦沟纹,以阴刻线表现出眼圈和皱纹,刻画线条极为匀称流畅。中央为管钻的大孔,背部有桯钻的小孔,两孔均为两面钻,可穿绳系挂。此类玉雕龙首形象,现在亦有学者认为是熊首。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此筒形器为青绿色玉,有黄褐色瑕斑。整体扁圆筒状。一端作斜口,口大而外敞;一端作平口,开口较小。上下口沿的沿面均磨平或磨薄似刀刃。近平口口缘的长径两侧,有由外向内单面钻出的双孔。内壁有掏取内芯时遗留的线切割痕。该器出土于墓主颈部,横向放置,斜面朝下。玉斜口筒形器过去多为传世品,因用途不明一度被称为“玉护臂”或“马蹄形器”等。
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勾云形器为同类器中体形较大,也较为规整的一件。玉呈黄绿色,器表微见土渍痕迹。器体扁平,为长方形板状,上下、左右近乎对称。中部有弯弧状镂空,凸显一勾角。
左右两侧各向外伸出一对勾角,弯曲不明显。上下两侧边缘处有二、三个圆弧状凸起。正面琢磨出与形制相应的浅凹槽云形纹路;背面平整,分布有四组竖向斜穿隧孔。该器出土于墓主头部,斜向放置,正面朝上。此类器物原认为是配饰,后认为是单独存在,可能是与斧钺类有关的器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