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西夏王陵是谁的墓

西夏王陵是谁的墓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座落在贺兰山东麓,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西夏王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在我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是唯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由于八九百年来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地面建筑遭到破坏,但遗迹尚存,尤其是9座王陵陵台和已探明的140多座陪葬墓交错有序、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贺兰山麓的冲积扇上,仍可见昔日的辉煌。西夏王陵陵区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开阔,海拔在1130米至1200米之间。

其规模与北京的明十三陵相当。初建时每个陵园均有地下陵寝、墓室、地面建筑和园林,独立占地都在10万平方米左右,形制与布局大体相同。由于西夏与内地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其陵园平面总体布局,按照我国传统的以南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兼容了唐代和宋代帝陵形制的建筑布局和基本特点,而在陵台、墓室、碑亭、角台方面,又具备西夏独有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汉族文化、党项族文化和佛教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

昔日的王陵,根据文献记载,从南到北分布着门烦、碑亭、月城和宫城,宫城内有献陵和塔状陵台等建筑。陵台以夯土筑成,七层八角,逐层内收,每层收分处为檐木结构,并挂有瓦当、滴水和屋脊兽;夯土台外部有砌砖包裹,陵台外形呈塔状。而如今仅存夯土陵台、残垣断壁和一片瓦砾。西夏王朝是11世纪至13世纪党项族建立的统辖我国西部的地方民族政权。从元吴建国,共传10帝,历时190年,直到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夏的9座王陵分别是太祖李继迁裕陵、太宗李德明嘉陵、景宗李元吴泰陵、毅宗李谅祚安陵、惠宗李秉常献陵、祟宗李乾顺显陵、仁宗李仁孝寿陵、桓宗李纯?庄陵和襄宗李安全康陵。西夏自景帝李元吴称帝至末帝李砚亡国共传10帝,若加景帝追尊的其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共计12帝。西夏只有9座王陵,后三代皇帝因死于成吉思汗灭西夏期间,故未能造陵。陵园分成三个区域:南区、中区和北区,其中以南区的裕陵和嘉陵最大,俗称"双陵"。

西夏帝王陵墓见诸史籍的有:太祖李继迁裕陵、太宗李德明嘉陵、景宗李元昊泰陵、毅宗李谅祚安陵、惠宗李秉常献陵、崇宗李乾顺显陵、仁宗李仁孝寿陵、桓宗李纯?庄陵、襄宗李安全康陵。据志书载:“李王墓贺兰山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西夏陵袭用唐、宋时代的昭穆葬法,由南向北按左昭右穆葬制排列,形成东西两行。每座帝陵都自成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坐北朝南,呈纵向长方形制。四周建城垣,筑有角台、神墙。神墙南端正中建左右对称的阙台,台顶有阙楼。往北是碑亭,各陵所建碑亭不一,有两座或三座。发现的残碑,记载有陵主的生平事迹,用汉文、西夏文两种文字碑刻。进入月城门内,在御道的两侧,原排列有许多雕刻精美的文臣武士石像,它们面面相对。内城,四面以神墙环绕,四角原建角楼,四墙正中置门阙。

城内偏西土台是献殿遗址,为祭典场所,其后偏西北有高大突兀的陵台。从已发掘的庄陵看,陵台残高二十余米,塔上多有砖瓦堆积和残留椽洞,当初为八角五层或七层的楼阁式实心建筑,这在中国陵园建筑中是别具一格的。现在这由黄土夯筑形似圆锥体的遗物,被国外友人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在献殿与陵台之间有成鱼脊状的土梁,是墓道封土,封土下面便是通往墓室的甬道。陵台前现遗留有一大坑,为西夏陵遭劫时所致的盗坑,坑下部便是墓室,也就是地宫。西夏陵在蒙古灭西夏战争中,地面建筑被摧毁殆尽,财宝被挖劫一空。现在是一片残垣断壁,惟剩一个个土墩。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成为西夏陵的象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966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