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皇陵,即燧人氏陵。传说燧人氏是旧石器中期的氏族首领,他“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从而开创了人类走向文明的新纪元,在《尚书大传》、《三字经》等著作增补的“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历代敬仰。
燧皇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丘火文化景区内,总占地面积约440亩,墓冢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进入燧皇陵,首先看到的是一条神道,神道两边,有排列整齐的石雕,庄严肃穆,燧人氏墓冢和雕像矗立于陵区的中心,四周翠柏环抱,绿草如茵。燧皇陵为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华夏文明之火”圣火火种的采集地。
燧皇陵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古代文献记载燧皇陵原有陵冢、陵碑和大殿、东西厢房,神道有牌坊、功德碑、石像生等,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后毁于战火和黄河多次泛滥冲刷淤积。
燧皇陵历经多次修复、扩建,占地440多亩,皇陵墓冢呈方锥型,长、宽各82米,高13.9米,前面延伸有神道,两侧有龙凤麒麟等石像生,周围有松柏葱郁环绕。陵前高台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3.6米,可容纳1500人同时祭拜。陵园内绿草成茵,繁花似锦。
燧人氏墓冢高大,经历代重修,燧皇陵已形成一个占地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的陵园,长达5000米的围墙和墙瓦古色古香,陵门三楹,十分壮观。进入燧皇陵,首先看到的是一条神道,神道两边,有排列整齐的石雕,庄严肃穆,燧人氏墓冢和雕像矗立于陵区的中心,四周翠柏环抱,绿草如茵。
《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明《归德府志》和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商丘县志》均载:“燧皇陵在阏伯台西北,相传为燧人氏葬处。俗云土色皆白,今殊不然。”
阏伯台现存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残牌一通,碑文由虞城县儒学增广生员王思撰文并书写,是为“郡东宋家集居民进香”而立的碑。内容记有:“阏伯封于商,业主辰,今在归德城西南隅,其西燧人氏之墓也,其东雷将军(雷万春)之临堞处也,阏伯台岿然之中……。”
王大有先生在《三皇五帝文化研究》一文中说:“商丘这个地方位于北纬34°23′到24′之间,这个是古代的天脐线,这就决定了这个地方具有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地理优势。燧人氏在古商丘睢水流域的汤谷阳谷建立了中华第一都。”所以,“商丘睢水是燧人氏在东方的发祥地和建立的‘燧明国'都邑”。
宋代刘颁:“天祚吉土,日惟商丘;崇崇商丘,大火主兮。”
燧皇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丘火文化景区,坐落在华商大道与平原南路交汇处北200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