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自古以来就是影响国人一生的大事,与成人礼、婚礼、葬礼并列四大礼之一。入学当天,从家庭到学校都会有一系列隆重的仪式与典礼,礼毕之后才意味着正式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相对于现在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致辞、教师学生代表发言,古代的开学典礼更强调让学生在一言一行的实践中塑造儒家所尊崇的士子人格,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和传统。主要体现在释菜礼、开笔礼。
释菜礼又作“舍采”、“择菜”,是表达尊师重教的一种仪礼,即用苹(又叫蘋蒿,嫩芽可以食用)、蘩(白蒿)等野生菜蔬祭奠先师,敬奉给教师,以此表示从师学艺。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时,受困于陈国(今河南淮阳)、蔡国(今河南新蔡)之间,前路崎岖,水断粮绝,弟子子路、子贡等人认为此行已至穷途末路的绝境,只有颜回仍每天“释菜于户外”,也就是每天采摘野菜放在孔子住所的门口,向老师行礼致敬,以表示尽管老师的处境极端困苦,自己仍然坚持做人的原则,跟随老师学艺。仪式上不杀牲畜,仅以素食菜蔬供奉,所以古人说释菜礼是“礼之轻者”,但礼轻情义重。
开笔,是中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古代读书人只有开笔破蒙后方可入学读书,因此称为“人生第一大礼”。主要由正衣冠、朱砂开智、击鼓明智、启蒙描红、启蒙教育和封存心愿等环节组成。
开笔礼的第一步是“正衣冠”。之所以把正衣冠放在第一位,因为古人相信衣冠能“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忆先祖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所谓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
击鼓明智其目的在于让孩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启蒙描红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一撇一捺,古人似乎有意把“人”字造得如此简洁,仅仅两画,但唯其如此,才给后人留下许多空间,让我们去描绘,去充实。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9091.html